|
|
发表于 2007-5-31 07: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一)常见双绞线传输器的通道特性下图是...
一)常见双绞线传输器的通道特性
5 w9 d- {6 q/ |& t下图是国内市场常见的,宣传力度也不少的“外国”产品和几种国内产品的实测通道特性照片。通道特性大同小异,照片具有典型代表性。 6 ?. Z3 z. [$ n, M5 V! R
" }( x2 _. i1 e 此主题相关图片
3 h2 l/ R- y' F Z2 H) p
! Z6 y( Q5 P# Y% ^. ?/ L3 Q
: h- C& \" ^% c1 p[测试条件]:
" d, D* r2 Y, y1 F0 M* M, @# ~UTP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1200米,产品标称传输距离:1200-1500米,幅度可以连续控制(大多产品不能连续控制),频率均衡用拨码控制; ! k! H _9 s- F% {
[照片说明]:实际测试的双绞线长度为1200米(准确值为305*4=1220米)
& @, @ ^. f+ P& {$ |2 B: F1. 图1拨码开关设置:前、后端都设置为1200米档位,通道特性呈现严重欠补偿失真; / m H7 A- a$ x I" ~$ B& g6 L
2. 图2拨码开关设置:前端设为1500米,后端设置为1200米档位,通道特性有些改善,但仍是欠补偿失真; 3 k. d! N$ k/ I$ D9 [4 h# D
3. 图3拨码开关设置:前端设为1200米、后端设置为1500米档位,3.5M以下低频有提升,但仍欠补偿,高频3.5M以上严重丢失的欠补偿失真; * ~" P" K8 M) P9 p5 _ y t0 r4 G
4. 图4拨码开关设置:前、后端都设置为1500米档位,通道特性出现低频较大的过补偿,高频3.5M以上又严重丢失的欠补偿失真;在这些档位之间,产品再没有可以控制的设置了; 7 Q `$ m' W0 Q" B6 h1 |! G% q6 d
[产品通道特性分析] % N; w3 T. ^+ N, n
1) 1200米的标称传输距离上,产品四种可能设置档位,都存在严重的“通道缺陷”——通道带宽实际只有3.5M左右,是截止频率为3.5M左右的“低通滤波器”;这好比是一条“标称”6车道的高速公路,而实际只有三个半车道,拨码分档的“粗略补偿”效果,好比路面的“不平度超标”; 8 e& x8 X: v3 d1 o4 B
2) 从图3、4可以看出,对应1200米双绞线传输的高频(3M以上)衰减,传输器的高频补偿能力远远不够。实测这类标称1200—1500米的产品,勉强可以用到900米左右,“勉强”是指把失真度要求适当放宽;
& Q9 E+ Z( s" c; s7 S3) 用这种带宽3.5M左右通道特性,传输我国PAL-D制式0-6M的视频信号,要实现“看不出失真”和“图像可以和光端机媲美”,可能吗?难怪有的网友说:“实际效果和宣传的根本不一样”,事出有因;
! z! r/ E; J" c! R5 B- q2 K4) 目前测试的这些产品,都是朋友们在工程应用中购买的,设备传输特性基本一样,还没测到优于这些特性的产品,我不能说没有,希望只是我还没见到;如哪个厂家朋友很自信,可以把这种通道特性实测结果介绍出来;
' x2 ~" N% S# ^2 j" X5 y9 H& {- u4 l5) 这些产品在工程中已经用了不少,但这并不能掩盖这是一类具有严重通道缺陷的产品; " g3 `3 p4 l4 R J; [9 q; O
4年前,我就向与我争论的网友质疑过通道特性问题:光说能传输1200米,1800米,2000米,是否能介绍一下,双绞线在这些距离上,低频和6M的实际衰减各是多少?传输器实际能提供的补偿能力(增益)又是多少?遗憾的事,4年来还没有一个厂家正面回答过;
6 R7 h4 k* J2 ~. {$ C$ @................
7 ]" j) m" K9 Y9 g7 ?5 W2 q请楼主自查一下,自己的产品产品传输特性如何?会比上面介绍的更好吗?
( j3 Q1 C: ~0 `0 |. f" b关于“你凭什么说双绞线传输不好?”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一下,自己主动介绍一下“我为什么说双绞线传输好!”说说你的有力依据——通道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