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集团:一个民营安防企业非正常死亡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3 }( n" k2 ]! p
. B% @, a8 K. o * U5 U4 n! c% K
■丁兆威 # k. t+ u: C$ y5 L+ y1 p- Z" j
4 @2 B( } r x3 r! K
& Y. g: n4 Y& S% |
前不久,《中国企业家》杂志刊登了南望集团破产的报道,在安防界引起极大震动。而此前,南望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在业内也早有传闻。 9 @8 s1 H( t- S! R3 D2 Q
2008年3月中旬,26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相继追债,南望集团脆弱的资金链终于彻底崩断。其账面净资产不过5.4亿元,债务总额却超过14亿。震波在安防行业和杭州商圈内外迅速扩散!
: G3 d& q% e5 z这家曾经赫赫有名、极具发展前景的安防企业,是如何一步步滑向破产深渊的?
6 X' `6 l8 b7 u6 G6 C1 q9 }中小企业生生死死,在江浙一带本属寻常,但今年一颗颗陨落的明星企业有颇多相似之处:大量投资地产,涉足巨额民间高利贷,债务链条复杂,短贷长投,偏废主营业务盲目多元化扩张。而南望集团也几乎同出一辄。
% s U7 `$ o% ~2 D$ t' J可以说,南望集团的破产,不但是江浙商圈,也是安防行业的一个典型标本。
/ Y4 p( Z: v; E那么,南望集团的破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和思考?
. p7 i+ y: o( W% n' {
1 ^9 |4 K% S- L2 f6 Q' N曾经的辉煌 : {. y1 D5 Y9 Y7 M& X
# b$ R" H& l8 }; Y0 F, E. @
南望集团(全称南望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与海康威视和大华几乎齐名的浙江省龙头安防企业之一,公司名字甚至被赫然标在杭州市的交通图上。
1 \8 k2 S. |4 B6 {南望的业务模式是既做安防工程,同时又研发、生产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在安防行业,同时具备产品研发和工程资质优势的企业并不多。 4 B3 c- ^/ W$ m+ z
鼎盛时期,南望拥有400多名员工,其中博士硕士就占三分之一。其生产的电力监控产品在国内占有60%的市场份额。更值得一提的是,南望拥有国内第一个省级图像研发中心——“南望图像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拥有国内外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0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19项为国外发明专利)。 1 L( C3 h7 C1 k. D( L/ C
2001年4月,南望被认定为“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11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至2007年连续5年荣获“浙江省软件业十强企业”称号;2002年8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十佳企业”荣誉;2003年4月,被认定为“国家火矩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三次被信息产业部评为“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家企业”。
* `! F& e( {+ I C1 L. g; }: Z( x, g! I近年,随着北京奥运会和各地平安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安防产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需求,安防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2007年前后,南望集团先后中标杭州、宁波、台州公安系统等多个项目,合同标的达4.2亿元,同额比2006年增长了100%。如果不是出现问题,南望集团是极具发展前景的。 " U) g8 u$ u3 _6 k9 {! |0 K% p
1 H# W" F2 _) o6 c+ A' u0 A是什么拖垮了南望 ; W3 j7 {- H: |$ |% Z j0 x) Z
+ j O3 |( ~1 }& k9 v从事安防,却对主业不自信。南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健的创业经历和大多数安防企业老总的创业经历惊人的相似——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电力部门工作,很快厌倦了平淡的公务员生活。于是,他借了10万元,创建了杭州南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从最初用于供配电机房的远程监控,逐渐扩展到治安图像监控。3年后,他又成立了浙江省南望图像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又过3年,经过多轮增资扩股,南望图像升级为南望集团。 : |- Y7 |% k( d' ?2 X
据浙江省安防行业协会秘书长蔡振华回忆,张健创业时,安防市场尚未启动。张属于最早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民营企业家,由于竞争对手少,最初几年发展相当顺利,很快便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 7 D/ Q0 x' r, U2 H2 a( @
“行业内很少见这么大场面的。”蔡振华说。南望生产的快球,最能够说明其技术优势。最初,快球只能从日本进口,每个卖2万多元。张健和他的团队通过技术攻关,生产出了领先于全球的同类产品,价格却比日本货便宜一半。 2 s. G% X1 z1 t
张健将南望的主业定位于“图像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软件、芯片,什么领域都涉足。技术出身的他,对技术情有独钟,每项技术完成,他都会像得到礼物的孩子一样兴奋。然而,由于研发战线拉得过长,投入产出比脱节,科研成果往往难以转化为市场回报。 ( c$ H( E4 w% |" G: `) i6 G s1 o
虽然从安防起家,但张健内心一直隐隐轻视这个行业,他说他刚开始创业时,就有危机感,觉得安防产业盘子不够大。他心不在焉的一个注脚是:各级安防协会开会时,都是一把手出席,惟独南望,张健从不参加,只派下属代为出席。协会希望他挂一个副会长的头衔,也被他婉言谢绝。张健由于心浮气躁,认为靠安防发家的速度太慢,于是便去投资电力和房地产业,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 q e2 K' T7 G盲目投资,多元化偏离轨道。2001年,南望的日子过得相当舒服,员工只有几十人,销售额近1亿元(那时安防行业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每年增长率都能保持在30%以上。但张健却坐不住了!其他行业一夜暴富的神话在诱惑着他,就在这一年,他买下了浙江大学附近31.5亩土地,因涉及与农民的拆迁纠纷,实际上到2003年,土地证才办下来。当时他是以工业用地拿下,价格相当便宜。他本意是想建成工业园,也希望与浙大联合成立一个科研基地,但终未动工。自此之后,张健对土地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到2004年陆续在杭州买下了200多亩土地。他的触角还探出了杭州。2003年,张健盘下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的星火大厦。因受开发资金所限,到2007年这座烂尾楼才完工,张健为此投入1.6亿元。 ; d2 {- n3 ?- j
“我没有想过要做房地产,我原打算把它们一部分做工业地产,一部分做写字楼自己用。”张健说。但其后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让他没能守住底线。 ; X( M! f5 T U& k6 z' a' V2 G$ d% \
除了投资地产造成巨亏之外,张健还大手笔投资了发电项目。2005年,张健投资近8000万元在云南大理修建2万千瓦水电站。然而,这一大手笔投资,决策的过程让人匪夷所思——张健居然没有去云南实地考察,而仅仅是请几个熟悉的专家做调研,看了看可行性报告就大笔一挥签了字。之后,一鼓作气,他又花4000多万元购买了另外几个水电项目的开发权。遗憾的是,这些投资项目都没有给公司带来回报。 3 {0 S/ { e1 o
盲目投资和多元化扩张,让南望陷入四处举债的困境,最终资金链断裂。
+ k/ U. B3 r' i ' p, P2 `$ _# N+ }
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 u9 p5 ]9 O' y x* x
/ n+ \2 G/ J: X. p) F3 h
教训一:重技术不重市场。像许多技术出身的安防企业家一样,张健重视技术,但忽视营销,这成为公司发展的短板。
3 K. a( F7 l I/ X, J事后张健回忆说:“我经常和工程师泡在一起,与销售人员打交道很少。南望技术好,但市场营销却不跟不上。”张健称,南望每年研发投入约5000万元,但市场营销投入却只有1000万元左右。“在安防市场显出良好发展势头的时候,他们没有顺势向全国、甚至全球力推自己的产品。”一位安防业内人士指出。 3 ^* U( t7 K% {; m7 _& {
就安防行业的特点而言,重技术不重市场,或者重市场不重技术,企业都是脆弱的。
- Z, J( A3 n2 b$ ~1 t o! e7 x教训二:“一夜暴富”的浮躁心理太重。虽然从安防起家,但张健内心一直轻视这个行业,认为靠安防发家的速度太慢。但盲目扩张失败后,张健反省道:“早知如此,还不如专心做安防,实际上安防行业的利润也能超过25%啊!”
( }1 O3 Q( S: L1 O4 I# e) ]* I; ]( l教训三:酒好也怕巷子深。南望集团的产品具有不错的优势,像南望的数字图像编码器、一体化智能球型摄像机、彩猫家居安防系统、数字硬盘录像机等,其自主研发的产品拥有国内外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0项,其中发明专利就达36项,这在业内也是让许多企业望尘莫及的。但南望很少宣传,也很少为产品打广告。“如果把多元化发展的资金用到市场推广上,打广告、做品牌,哪怕只做几个重点产品,南望现在也做得很大了。”事后张健这样感叹。
. t+ t5 Z% ]" i8 [7 ~教训四:偏废主业,盲目投资不熟悉行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张健因急于做大企业,最终导致偏废主业,盲目投资不熟悉的行业而拖垮了企业。此时,张健才认识到安防其实也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行业,但为时已晚。 ; r: J) l) h- j5 e! C
1 t+ V5 F0 I$ F) N ~0 a2 F
坦率地说,安防是一个枯燥的行业,尽管已经逐渐成为热点行业,但创造不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因此,从事安防,我们必须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千万不能心浮气躁。
! M u$ E8 N5 d尽管与其他暴利行业相比,安防行业利润率不是很高(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但相比许多夕阳西下的行业,已经算不错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南望偏废安防主业盲目扩张时,与之同处一地的大华股份,将旗下大华数字与杭州晶图的全部资产及公司的数字电视业务整体出售。出售后,大华将整合、优化资源,集中全力发展安防事业。5月20日,大华成功上市;海康威视专注于安防事业,短短几年时间就跻身全球安防产业50强。海康威视和大华尽管也在推行多元化,但始终没有偏离安防轨道,只是在熟悉的视频监控领域内稳健地拓展。
2 v! c+ z' n* Q' M收缩战线,回归主业,成为近期许多安防企业普遍选择的道路。多元化,我们不能偏废主业,因为主业是我们的基业,也是我们的优势。除非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已经进入衰退期。 4 m' y, R0 e* q8 k- m: N
- j3 U) r4 T7 O, s- Q
回归主业,南望能否重振雄风
, W- i8 u0 ]( i- B6 K3 [ 3 [- n7 n/ ^5 d( y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南望的破产带给我们安防企业的教训和思考似乎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就是我们当中的一员。 + G. @& v' \+ h6 `3 m4 ]
按照南望集团“主业保留、资产清零”的破产重整方案,南望集团原有出资人的所有股东权益将被清零。在此基础上,其他所有债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债转股或者减债清偿。选择减债清偿,债权人可收回22%的借贷资金。如果债权人选择债转股,则将拥有重整后的南望集团相应债权股份,相当于以债权入股,同时为减债清偿者提供担保。也就是说,如果南望能够重振雄风经营好的话,南望所欠债权人的债务就可以慢慢偿还,从而让债权人不受损失。但选择债转股,债权人则将继续承担重整后的南望集团的经营风险。这也许是保留和拯救南望实业的最好方法。但这一方案在10月27日举行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因为债权人意见不统一而未能获得通过。也就是说,南望集团的是非尚未盖棺定论,前途命运未卜。
. [) u t$ K. u7 @* Z, n但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4月,新的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宣布成立,控股股东为立元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0%;南望集团以网络视讯事业部的知识产权作为出资标的,持股10%;原南望集团副总裁李文德等老骨干也投入部分资金入股。 ; `' c9 v* J+ q: V/ D
南望科技的成立,使老南望集团原来的主营业务——安防业务开始继续运营,目前南望科技安防业务运转正常。
' k' a8 _% D6 D1 M; w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我们不希望任何安防企业倒下,我们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度过难关,我们更希望南望能够浴火重生,再振雄风!可以说,南望集团在安防行业的积累,本身就是一笔无形资产,这笔无形资产足以能够让南望起死回生。让我们衷心祝愿他,走好今后的路。 ' L: w# ~) Y- O0 E- n
当然,我们更希望安防企业能够从南望集团的破产中,吸取教训,把安防当成我们的事业,沉下心,踏踏实实地做好。即使是多元化,也不要偏离安防轨道。偏废主业,会让我们迷失自我。如果做好了,安防已经能够让我们活得很好。因为它一年有25%-30%的增长,这在许多行业已经是很难得的高增长了,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 R7 V) B7 i3 a$ G! A(注:本文案例援引自《中国企业家》报道——《南望:一个浙商的“非意外”死亡》,部分数据源自本人对原南望集团副总裁李文德的采访)(该文写于2008年11月5日)
4 z/ ]2 ^. M5 a! ~6 F; E7 j8 M0 B1 M6 a. }* M
[[i] 本帖最后由 老丁 于 2010-12-20 16:31 编辑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