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eie1992

2010与防雷厂家探讨安防系统防雷与接地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22: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
; J8 u* A2 _, E* f- }! O& phttp://www.1000bbs.com/index.asp?action=frameon
# [# l# W8 M6 h% x( @! K, l 0 O. p5 A  `6 y5 ?0 Q
做工厂监控一定要注意啊
( Q) K' P+ U: C- J
4 m" L3 r1 h! `
前年给一家金属结构厂做了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监控车间内生产情况,车间内大多是重型设备,启动电流相当大,而且整个厂区的电源不干净,电压经常性的是230-240之间,当时安装时没怎么注意,红外机的电源都是现场取电然后接变压器,现在摄像机已经坏了3台,一查全是因为电源问题,变压器输出已经达到17v左右,长期这样不烧才怪,而且有几台摄像机直接安装在钢梁上,雷雨天气后,硬盘录像机视频输入接口坏了3个,发回厂家维修被通知是被雷打坏了,想了想,摄像机接在钢梁上,钢梁接地,因为二次雷电感应,将感应电直接传到硬盘录像机的端口上了,烧了端口。
. z! c4 Z  N" k3 a
大家以后做这种厂区监控一定要注意供电系统和防雷措施,不然以后的维修就相当的麻烦了,电源最好从UPS出来单独走线,摄像机不要直接安装在钢梁上,要注意绝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钢梁上先安装一块木板,然后把摄像机安装在木板上,主机一定要接地并加装防雷器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1: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r:2010与防雷厂家探讨安防系统防雷与接地问题

说的对。' R" ?& e6 ]) y# ]
让大家分享你的经验与教训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8: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发给我他的一个工程实况,让我谈谈看法。很典型,很实际,有普遍意义,给大家参考一下。
, Z& g2 @4 ]; J! W% }
- L. n1 c4 j4 p0 V! [8 U
% B* H7 y6 P8 D9 y3 j% F
别墅群系统】:
8 z- K" n0 [: C9 A
你好!在千*也看了不少你关于防雷方面的帖子,真诚的希望你能帮我解决以下的问题.
' I# z4 U/ C# m5 M8 |) @5 s
    大概描述下基本情况:

9 q7 s+ Y: w: G: ]: N  H
    158栋的别墅项目,工地处于****地区,属于丘陵地带,砂岩土质,雨季多雷电。共计45台摄象机,其中13台摄象机安装于立杆上,剩余32台摄象机安装于周界围墙上,每个监控点做了两端防雷,基本为单独接地体。
& _$ ?! M/ L9 c7 R
所有的设备基本都不存在遭遇直击雷的可能,安装在摄象机立杆上的摄象机基本没有被雷击的现象,避雷针直接安装在摄象机立杆上,摄象机立杆与接地极用镀锌扁铁连接,由于部分接地极无法做到4欧姆以下电阻,与就近建筑物连接(建筑物接地电阻绝对4欧姆以下);避雷器外壳对地开路。
+ s3 L1 }# D- q9 W5 h* C- O# n
' d8 L( A0 Q0 Q/ K! G+ Q* R
注:避雷器外壳对地开路。——就是常说的“防雷器”,指BNC外壳(机壳)与防雷器的接地点之间。常态下是开路的。

# z7 p. ]( z: x
   
0 J8 f( X. k% J1 r5 L

: L/ ]5 Z* R5 @/ F4 _
' g9 K2 p; M2 v; K! N[ 本帖最后由 eie1992 于 2010-4-19 08:27 编辑 ]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回复意见:
9 D3 u0 K% B9 K$ ~
) J3 ?) O/ X# }' o% L1)“45台摄象机,其中13台摄象机安装于立杆上,剩余32台摄象机安装于周界围墙上”——全是室外摄像机,你说“所有的设备基本都不存在遭遇直击雷的可能那就是说,监控系统都在别墅项目已有直击雷的避雷系统有效保护范围之内,那就没问题了。但是这一条不应包含摄像机立杆避雷针的作用。一定是监控系统在“别墅项目已有直击雷的避雷系统有效保护范围之内”,而且监控系统与避雷系统之间,没有任何电气连接。6 p  P; w; u; D7 P; `+ K" ?$ {
% ?6 ^8 B* g; v- Q+ t- G% @" c
2)“安装在摄象机立杆上的摄象机基本没有被雷击的现象,避雷针直接安装在摄象机立杆上,摄象机立杆与接地极用镀锌扁铁连接,由于部分接地极无法做到4欧姆以下电阻,与就近建筑物连接(建筑物接地电阻绝对4欧姆以下)' F" y% F3 C: |; G  u4 }

/ G& M/ K' c% w; J9 {2 l) z. R. ~" N* K' C$ w6 I* y
1.摄像机立杆,为什么要做成“避雷针”模式?我很关心你们的这个设计思想是依据什么或听谁说的?
* |: b3 v$ c3 n, E6 j: v( Y  B2 _: K/ ^0 f  K
2.既然第1)条成立,那摄像机就没有必要再考虑防直击雷问题,立杆也就不用做成避雷针形式了。可是现在都做成了立杆避雷针,那就存在两个问题:
! p* H; f. c$ u6 j3 H' M1 u, K/ z& l9 p. I9 z! r" M
一是它可以有效引雷,放电时,立杆摄像机上带的雷电反击电压经视频线引到了主机上,这是我国任何设计规范都没有的“独创设计”。虽然你们视频线两头接有防雷器,但是目前还没有听说哪家的防雷器可以防直击雷,可以抑制“雷电反击电压”,而不被烧毁。2 ?& z- @% q* p# ]/ X) v$ ?% H; F
1 A, Z# i  q$ B. {
第二,这种摄像机立杆一体化避雷针设计,把摄像机接了大地,制造了监控系统多点接地的“地环路”,这有是安防系统的重大安全隐患。
! g3 B+ t4 ~9 `9 v 1 L, B4 D- l/ b* X  o
    这就是我一再提醒的:等于埋了两颗定时炸弹
  f5 `7 U9 c, p) R+ F* b+ u  e, C$ E& e7 O
3.我的建议:在确保第1)条成立的原则下,所有摄像机立杆,拆掉避雷针,去掉接地体,意思就是可以是木头杆,水泥杆,唯独不能让摄像机立杆“有避雷针的引雷效果和作用”;所有摄像机,包括“32台摄象机安装于周界围墙上”的,都要做好与大地绝缘;——做好摄像机与立杆的绝缘,一定做好。6 L* x0 L* R' n( `7 v5 {

7 ^) C  G( T& \! H4 X0 ~4.避雷器外壳对地开路”,就是我说的避雷器BNC外壳对接地点开路,就对了。不过还要考察所选避雷器的限压数据和防浪涌性能,是否能与系统实际需要相匹配,余量太大,就没用了。
' f" C7 }% V! O6 P% H' U/ o& T4 w5 p( l7 G5 ~6 C
    我认为,你们这个工程,立杆避雷针设计一项,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两个重大安全隐患8 w8 J% s& l/ s

+ t+ a3 t, v# [0 y! b[ 本帖最后由 eie1992 于 2010-4-19 08:56 编辑 ]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0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来我在另一个主题帖中的回复

$ l) v3 S; ^" O0 h1 f
    这个帖子虽然是早期贴,但涉及的问题很典型,我想和大家在这里探讨一下。
8 n) {2 [9 K/ ~/ @" N5 e
我很欣赏elechannel的观点:感应雷,如果做成单点接地,将会把不等电位差所造成的损害降低最低;
) [$ U, f* ?# h4 U% b
1不要每个立杆都要做接地的;如果要做,最好设备安装和立杆要绝缘处理”——       elechannel的意思是摄像机不要接地,要与立杆绝缘,我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至于怎么绝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4 i3 C) |# d  G& o* w* T
摄像机及附属设备都要和立杆绝缘。
# Y; J3 P/ e% V  Q
3 k& f) [. u& C4 K  A% Z2 F
    当立杆做成避雷针时,绝缘强度要多大呢?要超过避雷针放电时,立杆上形成的雷电反击电压,而且要考虑阴天下雨,湿度100%时的绝缘强度。要安防工程人员做到这样,这比陈景润破解数学难题还要难。

0 E% D* x, a9 X( V7 D
2)上面多人都谈到电位差 elechannel的观点:感应雷,如果做成单点接地,将会把不等电位差所造成的损害降低最低;大胡子的观点:还是电位差的问题,如果只做一个单点接地比如在监控中心,有感应雷发生时所有设备之间的电位差是没有了,但由于接地距离太远,设备本身的电位肯定在瞬时升高很多,与电源线(不论是12还是220V)之间的电位差肯定是几十倍以上,这就是为什么雷电最容易损坏的就是设备电源端口的原因。
1 S3 F8 t) k2 s! ~0 @( j
    这里的问题是:雷电感应辐射是全向的,单点接地时,雷电感应只是线缆无线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这只是雷电感应辐射总能量的极少一部分,防雷器可以有效解决;严格讲这不叫电位差,属于雷电干扰信号;

- B* w& k# J1 k  a0 V7 Z
    当摄像机立杆做成避雷针时,问题发生了质的变化:立杆避雷针接闪时,摄像机带有100%的雷电反击电压。而远端设备还是地电位零,这时视频线,控制线,交直流电源线两端电位差都是“100%的雷电反击电压220VAC电源及变换器的耐压数值,相对“100%的雷电反击电压来说,都是可以忽略的微小量。变压器也好,开关电源也好,都会瞬间灭了;根源就在于摄像机立杆避雷针化了,在于摄像机立杆接地可以有效泄放雷电流的天真设想,也在于这种人为引入的地电位环路中的电位差的存在。

* b$ n# o( \1 U+ U. o; N9 B
% j9 O  I# o+ N: }9 Q6 z7 l5 a& t
    一个是视频线,控制线,交直流电源线上,引入“100%的雷电反击电压量级的电位差,再企图用防雷器来处理解决。

+ X* j, T/ E% z2 F/ Z8 Y
" t* \) P: ?7 I
    一个是单点接地,视频线,控制线,交直流电源线上接收到的雷电干扰信号,也用防雷器来处理解决。

9 T: x+ |+ v* X; R1 y
: i2 [5 E6 e8 O' Q: V& `$ @- A
    两种设计思想,哪个设计合理,哪个符合客观实际?

( U0 |% x' ~3 F- o4 l
   
2 L7 H8 z- d; i6 O1 E    避雷针的雷电反击电压有多大?应该按多大考虑?专业防雷厂家应该能提供出大概数据吧:几万伏,几十万伏,或者更大?
. P8 D' g5 ?/ s0 r9 x
8 x& y, M9 A; M9 H% x. Y: e- K3 `

5 ^' }$ Z% @) V; g[ 本帖最后由 eie1992 于 2010-4-21 00:04 编辑 ]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00: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r:2010与防雷厂家探讨安防系统防雷与接地问题

接前帖
( Q" ^6 J+ y/ D6 ^3)为什么很多人把感应雷说成那么大、破坏那么严重?我猜想:这可能与把“雷电反击电压”和“地电位环路”引入系统,有很大关系。误认为这是“感应雷”的破坏。摄像机立杆能接闪了,就认为防直击雷的事解决了,不用考虑了,线缆上就 “只剩了感应雷了”。所以糊里糊涂被雷打了,感悟道:感应雷厉害!
; A: D  {, E' S8 v+ f$ N+ [    我理解,感应雷就是发源于雷电因素的电磁辐射,是向整个自由空间的电磁波辐射,辐射电磁波有它的极化方向,线缆接收也有它的最佳“接收天线指向”和阻抗匹配问题,显然监控线缆只能是一种接收效率特别低的“接收天线”,所以,线缆上的“雷电感应”电动势,与避雷针接闪时的“雷电反击电压”相比,只能是一个极端微小量,但是和弱点电路信号比较,他又是一个超大、超强干扰信号。防雷器应该应付得了。
4 q4 {: _9 f& m  W, O5 |0 x9 j2 T# |      事情坏在那里?坏在摄像机立杆避雷针化能引雷了,坏在摄像机接了立杆又接了大地,也坏在系统多点接地,制造了许多“地环路”上了;% L% H- k! m2 Z& \3 o! |' I

2 d+ p1 j: j5 x8 j! q我的结论是,安防弱电系统防雷:
, U/ K" L& m6 Z!!!摄像机不能接大地,必须与大地绝缘;系统只能主机单点接大地;
: e8 I8 n* N. S  A5 w) u!!!防直击雷要靠独立避雷针,摄像机立杆和传输线路,都要在避雷针或建筑物避雷系统有效保护范围内,又要尽量远离它们。; x* ?/ K, w; R  N8 w
!!!摄像机立杆本身不要装避雷针,也不用认真做接地体、接地网,木头立杆、水泥立杆更好,尽可能做到摄像机立杆是雷电流的高绝缘通路,摄像机要与金属立杆绝缘,立杆不接闪,绝缘强度要求大大降低;' I' }. @/ {8 }3 z! Y
!!!线缆和设备防感应雷,仍然要用优良的防雷器解决,视频防雷器的BNC外壳与接地点之间常态下应该绝缘。

6 j! n' F+ i3 K! H) I! F, ]# H2 g: _9 D* z& b
[ 本帖最后由 eie1992 于 2010-4-21 00:05 编辑 ]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10: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诚心希望更多的朋友能从原理上理解:我们的安防系统,特别是室外设备的防雷,既要在独立避雷针有保护下工作,又要尽量远离避雷针;防雷也不能违背监控系统只能单点接地的原则
& p) E/ q& @( ?+ w$ `0 L! }$ g  Y
鉴别真假防雷的要点是:
2 q6 p# l3 {- k; O+ b, ?( z
) P$ ^3 L; d" o  ]
凡是把摄像机立杆避雷针化的设计,大多是冒牌防雷厂家的设计,说明他们根本不懂安防弱电系统,没有资格参与安防系统的防雷方案设计。你可以质疑他们:这样做把雷电反击电压引到系统里来,怎吗处理?

6 n6 X- N2 R; E+ o3 ]

- G" O8 y4 W: [: ~5 _2 c( n: i防感应雷要用防雷器,凡是视频输入输出的BNC座外壳与接地点短路的防雷器产品,都是危险品。你可以质疑他们:短路制造了地环路,产生干扰,烧毁设备谁负责?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6 14: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r:2010与防雷厂家探讨安防系统防雷与接地问题

回:80楼
1 @' u! n0 W& o9 i4 Y“看完eie老师的 文章,受益匪浅~ 由于是刚刚看到eie老师的 文章内容,时隔这么久了,不知道eie老师还有没在 这个论坛。如果有的话 还请教几个问题:1、在防范感应雷的 时候,前端摄像机使用合格的防雷器,请问防雷器是否需要 作接地处理(常态下 BNC输入输出口 与接地点是开路),如果作了 接地处理 是否就是形成所谓的“地环路”了呢?(此时主机已经作了接地处理)2、如果前端使用的是视频光端机,光端机(主机)是否需要接地处理?如果前后端的光端机都作了接地处理,那是不是也相当于形成了所谓的“地环路”了呢?”
( f1 E3 k  t: p9 t2 F; F% X) Z
* H- w5 k- q. u, z2 W) [& W安防工程的防雷,到目前为止,是以“专业防雷”的设计占统治地位。特点是把建筑物防雷和电网防雷,搬到安防系统来,制造了很大隐患。
: p; h( D# Q- B2 ]' R7 ?1)“防范感应雷”, “专业防雷”宣传的是“防雷必须接地,不接地就不能防雷”,做法也是防雷器必须接地。1 R- U4 G; ]. p5 g8 b' ?, [
常态下 BNC输入输出口 与接地点是开路,也有的是短路。短路制造了多点接地,不行!开路可以吗?8 n1 C3 \; l7 ?9 d/ j% d% _3 b
2)常态下开路的防雷器,要看它设计的残压值是多少?对视频电路来说,假定是20~40V,它可以把视频线对地“高电压”限制在20~40V,似乎很合理。但是对地电位呢?当地电位差大于这个残压时,防雷器将连续出于泄流状态,许多防雷器没打雷就被烧毁了,大多是这个原因;7 X9 M2 m0 O$ ]" Q/ H3 J! V
3)还有用气体放电管做接地“泄放雷电流”的,但是气体放电管击穿电压选择多高的呢?选几百~几千伏的,对地电位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对雷击来说,雷击高电位击穿放电管,BNC通过放电管接地,这叫“瞬态接地”,雷击高电位本来就是瞬态脉冲,这就是瞬态多点接地,隐患仍然存在。如果气体放电管击穿电压选择低电压型的,如前面说的20~40V,那地电位就可以击穿放电管,烧毁放电管。这就是防雷器常态接地或常态开路隐患结果。
  U) |# B- Z7 f4)要害问题是为什么要接地?感应雷属于电磁波的电磁感应现象,视频线屏蔽层接收的感应电动势,并不是BNC外壳对地的电压,而是等效在视频线屏蔽层中间的高频交变电压,防雷器接地线也会接收到感应电动势,怎么再接地呢?遗憾的是我们的“专业防雷们”,把雷电感应,当成对地电压了。这就是说防雷器常态接地或常态开路接地都是没有客观依据的,是对电磁感应的曲解。
; W: N  w9 J9 Q. j
    不过接地,可以带来远高于安防工程的巨大利润,加上雷击本来就是低概率事件,有效性或隐患不是马上可以验证的,所以可以大行其道。
2 N' {; t) V; Q% k4 s& j
* f: t6 W4 {, ]: C# H    关于光端机系统,光缆不属于电气连接,属于电气隔离,它把安防系统分成几个电气连接分系统,应该是每个有电气直接连接关系的分系统,分别“单点接地”。例如,其中一个前端四路光端机,接四路摄像机输入,应该光发射机机壳接地,四个摄像机都应和大地绝缘;3 N  y/ I& u* S0 i
  D0 A) X! s) T3 J# K" j( f1 v
[ 本帖最后由 eie1992 于 2011-3-7 23:43 编辑 ]
烟台EIE电子 关注 安防视频传输,抗干扰,防雷技术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安豆网|Archiver|手机版|中国安防论坛 ( 粤ICP备09063021号 )

GMT+8, 2025-5-26 08:03 , Processed in 0.0778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