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课时,我放了一个屁——很普通的屁。既不很臭,当然也绝对不香。
1 d+ S) f6 [% V0 z( y+ W% U4 Y 可怕的是,教授正在讲辩证法。
# f' c7 s( u7 P, H “请你自己对这个屁作一下判断,”教授说,“它好还是不好?”
- H7 x: z4 T6 K6 D0 Z: r+ `* `+ W" x 我只得说:“不好。” 2 @4 p2 g% u9 Z% t% _; ^$ q& j& Y$ l
“错了,”教授说,“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组成,有它不好的一面,肯定有它好
& X$ s" A2 A+ T/ c8 D4 ?的一面。” 5 H; ]+ z5 {7 N: d
“那么说它好也不对了?”我问。
+ r4 z4 q6 g4 h: a “当然。”教授说。
3 V E" ~: G" E' ~4 V6 V) j “它既好又不好。”
8 y. ^5 H& k) A3 ~) G1 b& X “错了。你只看到矛盾双方对立斗争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统一的一面。”
! B6 L4 _- x1 l* o 我只好认真看待这个严肃的问题,仔细想了想说:“这个屁既好又不好,但不 & z3 S+ g ^( z+ p7 t, F% ~; Y
好的一面是主要的,处于主导地位。”
$ k3 J2 E5 A) B6 q- A “错了。你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换,今天处于主导地 & p3 n# o& Y4 s
位一面,明天一定处于次要地位。” ( a w6 `7 t. a/ x! Z" H
“你是说明天全人类会为了我的这个屁欢呼雀跃吗?”
9 e$ K. R. J0 p1 c0 B7 `+ D; Q “不尽如此,但不能否认这种发展趋势”
* Z' i) L2 Y- M" G/ q$ _, Q' l 我愣了好大一会儿,只得硬着头皮说:“我的屁既好又不好,既不好又好。今 9 o8 d: B0 x6 D) ]2 D4 C D7 z
天可能不好,明天一定会好。今天可能很好,明天也许会不好。”
9 }& Q6 \# E* M4 ? 教授听得直摇头,说:“这是彻底的怀疑论,不是辩证法的观点。” + i4 z9 c, P; G
就这样,仅仅因为放了一个屁,我就成了一个怀疑论者。
; M3 {5 x2 s J3 h8 k 教授接着讲课:“辩证法的威力不仅在于能够轻而易举地驳斥任何观点,而且 / S4 h3 K# A+ R2 \6 d6 e
他能够轻易地为任何观点找到理论根据。”
0 u7 b; u* h- G1 j5 z8 U( h “可是我的屁就没有任何根据。”我抗议道。
' y) N8 p1 g8 [2 D- x “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其实很简单,它是你肚子里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必然
! {! D, C3 N |+ i结果。” , E5 R: F. _" o2 G5 K1 H" P9 j4 B. U B
我哑口无言。
- q! x* ~4 y8 x0 H0 a- ~ 教授说:“下面我们不谈屁,谈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无
: ^+ u: P6 u. u: o$ x' {4 s论你怎样选择,都有理论基础。” : o3 P$ B( f& {: ^. h
我赶紧说:“我要捡起西瓜,丢了芝麻。” ) X. t8 G4 M0 l# M
“很好。”教授说,“你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是说,你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
. T( `. k, p4 J! ^3 n键。” " Y- ^. G, g1 k
“那我就捡起芝麻,丢掉西瓜。” . y7 Q9 ?" M7 @; r1 y3 c
“先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你解决问题的顺序十分正确。” - Y5 J: x( T* n0 u7 Y3 w8 M3 o
“我既要西瓜,又要芝麻。”
6 o/ g+ a6 w6 E( p0 a5 h “即抓住主要矛盾,又不放过次要矛盾。你是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 T7 ^# W; C4 `; p8 e8 Q* Z
“我既要砸烂西瓜,又要踩碎芝麻。”
# A. |; d6 ~3 L4 _6 [ “很好,你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就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一切旧的事 ( {, e- ~6 J4 p6 Z
物必然灭亡。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产生的前提。”
8 M( f" W; C- W' Q& |: x “我既要吃掉西瓜,又要砸烂西瓜。既要捡起芝麻,又要踩碎芝麻。可是,只
$ d0 k+ u& d. J: v有一个西瓜,一粒芝麻,怎么办?” ; p' _) b$ j+ |: y( S
“你这才算对辩证法入了门,重要的是:矛盾的双方不仅对立,而且有它统一 $ [, n# h; D/ K0 C5 y: Q. D4 Y
的一面。你吃掉西瓜当然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你要砸烂西瓜,也并非不合理。只有
% n' Q0 e5 L3 J3 n5 n% S& N' I将二者统一,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斗争。”
; m8 O" S$ a1 V5 L 我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可是,你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8 A( D0 f: W R; M9 `- z- f
教授笑着说:“辩证法不解决任何问题,它的用途在于首先把人变成傻瓜——
& y+ s% z4 e8 ]8 ^* X! d如果还有人不是傻瓜的话。”
# D" K/ \$ L! X8 j “你是说‘首先’?”我问。 9 ~; c k0 r4 E( o3 P5 n" u
“是对,然后再从傻瓜飞跃到学者。”教授开始整理讲义,“关于辩证法为什
- N2 G; e6 W& B么不解决问题,如何把人变成傻瓜,以及怎样实现从傻瓜到学者的飞跃,这是下一 7 L6 ?2 `7 A: `& V; w
节课的内容。”
2 d- O( P' c0 H- r( G9 ?8 i& Q 教授一蹦一跳,走出教室。 1 S- V' t- v3 [: d; r( e& F( d/ h
6 c0 w! [% i9 n) d. ^2 [+ a
第二堂课: 5 ~* s" w A3 ~: D! e
教授说:“下面我们讲一下辩证法的用途。我们要举一个更加复杂的例子:如
$ n9 `' v7 C# }/ c( z1 H/ W2 n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u" |5 l) T2 l) _
我说:“那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
" u- O$ l. Z5 y" X w3 t “对。我们有许多大牌的辩证法学者,他们会充分利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理
, [4 ` E8 r; b5 t* b3 t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下笔万言,紧绕主体。最后给你得出一个结论
. i' w/ O4 ]$ z- L: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佩服不佩服?” 3 h- i, b) @* ^; K) {
“是啊。辩证法不是很有用吗?” 2 P( L. i5 H- I' U
“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直到我见到一只丧家的野狗——它改变了我的看法。”
6 {. ^- M9 _# E% V1 ~$ ?4 Z8 k
! `* k% y2 k0 p; V8 u% h “野狗?”我莫名其妙。
9 V" d# h( u0 I “是的。我家屋后有个垃圾堆,有一天来了一只丧家的野狗。它对其他东西看
6 a+ P) n# y8 q# W$ K也不看,‘喀哧’一口,咬住一块骨头。” 8 V, S: W Z! ?8 P
“这毫不奇怪,所有的狗都会这样。”我说。 9 o! a4 n& i; c2 `
“不错。问题是对于狗来说,这块骨头就是‘精华’,垃圾堆里除了骨头以外
. @) V+ C$ s1 d5 k,还有砖头,铁块,破水桶等等糟粕,他为什么只要骨头这个精华呢?他怎么知道
1 b9 r3 z% q. W! X' V8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难道它已经充分理解了大牌学者们的论述了吗?”
- [& M: Z4 F+ t “好像不会。”
' G8 ?3 @7 `) H# b! A# t “肯定不会,所以说大牌学者们通过精确的论述,得到的精妙结论,其实是连 4 i* {. @" m @: H# E
一只丧家的野狗早就知道的东西。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他们喝彩,对他们
8 w8 E- _* z: k+ o5 G) Y- A9 ?+ A崇拜呢?”
& _% K( G) O2 p; S( s “是啊,为什么?” ' T v" d# ~% h0 e; C2 f6 @
“唯一的解释就是:辩证法已经成功地把你变成了一个傻瓜。”
; C$ g) Z2 Z2 M( o, u& m' @; I" O “我明白了。”
4 J+ L. Q# p4 s# ^3 U: s, F “你明白以后一定要问:你说的没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谁都知道。问题是
0 m; @ K, J/ b) s V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4 w$ ?4 k# e'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