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07|回复: 12

只求了解~~/网络通信协议

[复制链接]

安防大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发表于 2004-1-8 18: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RS-232-C RS-232-C是OSI基本参考模型物理层部分的规格,它决定了连接器形状等物理特性、以0和1表示的电气特性及表示信号意义的逻辑特性。 RS-232-C是EIA发表的,是RS-232-B的修改版。本来是为连接模拟通信线路中的调制解调器等DCE及电传打印机等DTE拉接口而标准化的。现在很多个人计算机也用RS-232-C作为输入输出接口,用RS-232-C作为接口的个人计算机也很普及。 RS-232-C的如下特点:采用直通方式,双向通信,基本频带,电流环方式,串行传输方式,DCE-DTE间使用的信号形态,交接方式,全双工通信。RS-232-C在ITU建议的V.24和V.28规定的25引脚连接器在功能上具有互换性。 RS-232-C所使用的连接器为25引脚插入式连接器,一般称为25引脚D-SUB。DTE端的电缆顶端接公插头,DCE端接母插座。 RS-232-C所用电缆的形状并不固定,但大多使用带屏蔽的24芯电缆。电缆的最大长度为15m。使用RS-232-C在200K位/秒以下的任何速率都能进行数据传输。· RS-449 RS-449是1977年由EIA发表的标准,它规定了DTE和DCE之间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RS-449是想取代RS-232-C而开发的标准,但是几乎所有的数据通信设备厂家仍然采用原来的标准,所以RS-232-C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接口而被广泛采用。 RS-449的连接器使用ISO规格的37引脚及9引脚的连接器,2次通道(返回字通道)电路以外的所有相互连接的电路都使用37引脚的连接器,而2次通道电路则采用9引脚连接器。 RS-449的电特性,对平衡电路来说由RS-422-A规定,大体与V.11具有相同规格,而RS-423-A大体与V.10具有相同规格。 · V.35 V.35是通用终端接口的规定,其实V.35是对60-108kHz群带宽线路进行48Kbps同步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的规定,其中一部分内容记述了终端接口的规定。 V.35对机械特性即对连接器的形状并未规定。但由于48Dbps-64Kbps的美国Bell规格调制解调器的普及,34引脚的ISO2593被广泛采用。模拟传输用的音频调制解调器的电气条件使用V.28(不平衡电流环互连电路),而宽频带调制解调器则使用平衡电流环电路。 · X.21 X.21是对公用数据网中的同步式终端(DTE)与线路终端(DCE)间接口的规定。主要是对两个功能进行了规定:其一是与其他接口一样,对电气特性、连接器形状、相互连接电路的功能特性等的物理层进行了规定;其二是为控制网络交换功能的网控制步骤,定义了网络层的功能。在专用线连接时只使用物理层功能,而在线路交换数据网中,则使用物理层和网络层的两个功能。X.21接口用的连接器引脚也只用15引脚电气特性分别参照V系列接口电气条件的V.10和V.11。数字网的同步都是从属于网络主时钟的从属同步。 ·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HDLC是可靠性高,高速传输的控制规程。其特点如下:可进行任意位组合的传输;可不等待接收端的应答,连续传输数据;错误控制严密;适合于计算机间的通信。HDLC相当于OSI基本参照模型的数据链路层部分的标准方式的一种。HDLC的适用领域很广,近代协议的数据链路层大部分都是基于HDLC的。 · 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 是IBM公司制定的协议,并成为SNA的数据链路控制层协议。实际上也包含于HDLC中。 ·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的传输速度为100Mbps,传输媒体为光纤,是令牌控制的LAN。FDDI的物理传输时钟速度是125MHz,但实际速度只有100Mbps。可实际连接的工作站数最多有500个,但推荐使用100个以下。FDDI的连接形态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次环路和二次环路的两个环构成的环形结构;另一种是以集线器为中心构成树状结构。工作站间的距离用光纤为2KM,用双绞线则为100M。但对单模光纤制定了节点间的距离可以延长到超过2KM以上的标准。 FDDI有三种接口:DAS(双配件站);SAS(单配件站);集线器(Concentrater)。通常仅使用一次环路,二次环路作为预备用系统处于备用状态。 · TCP/IP(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 也称为因特网协议集。被用于因特网并广泛用于不同网络的互联。TCP作为IP的上层协议是支持端节点之间通信的传输层协议,可提供面向连接的流式通信形态的应用程序。TCP相当于OSI第四层(传输层)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修正错误、顺序控制、流控制阻塞控制等功能,为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可靠的通信。因此通信程序对通信时的错误或阻塞等低层的通信情况勿需考虑即可进行通信。IP是网络的基础性协议。处于OSI七层曼协议中的第三层(网络层),它规定了INTERNET的网关之间、网关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协议。IP的功能如下:决定下面应该传送的网关的路由控制功能、根据实际要通信的各个网络以及通信媒体的最大传送单位,把IP的数据报进行分割及重组处理等。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TCP/IP协议集中的网络管理协议。已被普遍采用。使用SNMP的管理模型,对INTERNET进行管理的协议,是在TCP/IP的应用层进行工作的。其优点是,不依赖于网络物理层的属性即可规定协议,对全部网络和管理可以采用共同的协议,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可采用客户/服务器的方式,可称为代理(工具);如果管理者
哥们儿我抛了块砖~~~、大家有玉的话尽管砸过来~~~~

安防大学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33
 楼主| 发表于 2004-1-8 18: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只求了解~~/网络通信协议

好几种俺听都没听过~~~~
哥们儿我抛了块砖~~~、大家有玉的话尽管砸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知名大师

探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7
QQ
发表于 2004-1-10 08: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只求了解~~/网络通信协议

本人稍觉得上述协议有些混乱,如果乱分下去还有很多,比如光传输协议大家熟悉的有NETBEUI,Novell IPX/SPX,还有高层的HTTP协议……数据链路层除HDLC/SNA,还有流量控制策略,停---等---滑动窗口协议。上文提到七层协议中的部分,又提到tcp/ip部分,还有像x.21等,本人认为作者以什么分类不是很明确。X.21我记得似乎是x.25协议中的物理层规范,x.25协议是一项广泛使用的报文分组交换协议标准,有三个功 能性层次,分别对应OSI七层中的最低三层。tcp/ip分四层,不含物理层,其余的可与osi七层对应,分别是osi第二层对应tcp/ip第一层、osi第三层对应tcp/ip第二层、osi第四层对应tcp/ip第三层、osi第五至七层对应tcp/ip第四层。osi是参考模型,但实际应用并不多,实际上tcp/ip才是真正的应用实际标准。下面我将tcp/ip协议簇叙述如下: 第1层:ethernet/arpanet/pdn/其它 第2层:ip/icmp/arp/rarp 第3层:tcp/udp 第4层:telenet/ftp/smtp/dns/其它 上述的英文都是协议 如果人家叫你说一说有那些计算机网络,你回答道:局域网,以太网,广域网,因特网、校园网、高速网、中速网、有线网、低速网、无线网、企业网、星形网………人家肯定一砖头砸过来!虽然都有这个说法,单独看一个都没错。问题是你没有说明是按什么分类说明,是按距离,还是速率,还是通信介质,还是使用范围,还是拓仆结构…
guoyun786@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知名大师

探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7
QQ
发表于 2004-1-12 19: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只求了解~~/网络通信协议

吾也抛了砖,怎么的没引来玉呢?
guoyun786@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偶像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3
QQ
发表于 2004-1-12 21: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只求了解~~/网络通信协议

还有无线通讯协议为了让WLAN技术能够被广为接受和使用,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业界标准,以确保各厂商生产的设备都能具有兼容性,也确保产品的稳定性。这些标准是由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所制定的,最早的IEEE 802.11标准是在1997年提出的,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标准和IEEE 802.11b标准。IEEE 802.11标准制定了在RF射频频段2.4GHz上的运用,并且提供了1Mbps、2Mbps和许多基础信号传输方式与服务的传输速率标准。IEEE 802.11a标准和IEEE 802.11b标准则分别为5.8GHz和2.4GHz频段做定义。这两组新的标准也定义了IEEE 802.11a中5Mbps、11Mbps到54Mbps速率的新物理层。这些标准可以在ISM(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频段上使用,这些频道包括902-928MHz,2.4-2.4835 GHz,以及5.725-5.850 GHz,最后一项也符合IEEE 802.11a标准的最高资料速率应用。这些业界标准定义了无线通讯的物理层(physical/PHY layer)以及媒介存取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 layer)。在无线网络中层(layer)代表的意义,我们用个比喻来说明好了:假设您现在要把一本书(代表数据封包)从房间一角的书架上,拿到另一角的书桌上,那么MAC层就可以当成是一个人把书给拿起来的动作,而PHY层则代表了人在房间中走动的动作。标准中定义的PHY层还包括两种不同的射频通讯调制方案:分别为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以及跳频扩频技术(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两种方式都是由军方所研发,并且针对高可靠性、正确性和安全性而设计,它们各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来传送资料。FHSS技术是将可用的频宽带区域分割成好几个通道,它使用的窄频载波借着2到4阶的高斯频移键控(Gaussian Frequency Shift Keying,GFSK)不断的改变。换句话说,传送时的频率会在收发双方节点都知道的范围间,利用伪随机技术(pseudorandom)做任意变动。这对PHY层加入了一些安全性。有心的黑客基本上没有办法知道接下来要切换到哪一组频率来接收整个信号。另外FHSS也有一项优点,就是可以让许多网络共存在一个物理区域中。DSSS采用的方法则不太一样。DSSS将资料流与一组较高频率的数字代码结合。每一个资料位都被对映成一组只有收发两方才知道的位样式。这个位样式称作碎片代码(chipping code),它是一串有高有低的信号,并且各代表原本的位。接着将碎片代码反转,以代表资料流中相对的位。如果传输同步正确,那么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独立的错误校正功能,并且对干扰的容错率也比较高。MAC层定义的是存取PHY层的方法,机动性管理与无线电资源控制等。在数据传输上,这和有线以太网络的定义差不多,不同的地方是在数据碰撞(data collision)的处理方式。在有线网络标准中,数据封包可以被任意的送到网络上,只有在两个封包于某些情况下互相碰撞(collide)时,才会有其它方式来确保资料封包被正确送到目的地。在802.11标准中有定义到避免碰撞(collision avoidance)的机制。在这些标准中,无线网络中的接收端在成功收到资料封包后,会回复确认(ACK)封包给发送端。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ACK封包,那么它会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尝试重送封包。但不幸的是,802.11标准中仍然有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制定标准的目的,无非是要达到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以及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的目标。不过在标准中仍旧有一些与厂商间互操作性有关的问题。这些包括AP点漫游协议,在标准规格中没有明确制定出由某个AP范围移动到另外一个AP范围时的处理机制。另外无论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测试方法来测试无线网络。
现在研究高清IPC,欢迎探讨Q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小学生

Rank: 2

积分
81
发表于 2004-1-13 01: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只求了解~~/网络通信协议

学习一下,谢谢提供
sxun1@163.com 孙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幼儿园学生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04-2-19 0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只求了解~~/网络通信协议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幼儿园学生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04-3-2 19: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谢了,学习中!

谢了,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中学生

Rank: 2

积分
105
发表于 2004-3-23 08: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错!!谢谢!!!!!!

不错!!谢谢!!!!!!
宜昌纵横科技公司 zhoul2002@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防知名大师

天道酬勤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51
发表于 2004-3-24 17: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学习一下~~~``

学习一下~~~``
www.jxcctv.com manager@jxcctv.com JUNXIANG TECHNOSONIC [IMG]http://bbs.tucoo.com/UploadFile056/2005-12/200512132027034891.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安豆网|Archiver|手机版|中国安防论坛 ( 粤ICP备09063021号 )

GMT+8, 2024-4-27 05:17 , Processed in 0.0612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