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机器人...所有新能源概念的产品的动力电池均采用新能源的锂电池电芯组成大容量的锂电池,那么这些锂电池是什么技术规格的呢?我们知道电池分选机一般都会采用18650电池规格。% t2 p3 Z! K' O' ~
' z, _% p% M1 f3 J18650是锂离子电池的鼻祖--日本SONY公司当年为了节省成本而定下的一种标准性的锂离子电池型号,其中18表示直径为18mm,65表示长度为65mm,0表示为圆柱形电池。常见的18650电池分为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
R6 D& R) V; p5 S- O% s( ~% L
! h3 W( k6 W3 N, e$ N6 @' @. \锂离子电池电压为标称电压为3.7v,充电截止电压为4.2v,磷酸铁锂电池标称电压为3.2V,充电截止电压为3.6v,容量通常为1200mAh-3000mAh,常见容量是2200mAh-2600mAh。那么锂电池电池分选机做老化试验和老化测试的原因?接下来就跟着深圳深成科技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k; c! a! ?! ~: s
) o& _! [# R8 ]' p& L l8 h5 }% H老化就是在一定温度和/或者负载下对产品进行加载运行,一段时间或者循环后再检测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技术要求。2 ~9 M( [: Z# [1 Y, k
$ Q3 b( M- q+ ]
锂电池老化一般就是指电池装配注液完成后第一次充电化成后的放置,可以有常温老化也可有高温老化,作用都是使初次充电后形成的SEI膜性质和组成能够稳定。常温老化温度为25度,高温老化各厂不同,有的是38度也有45度的,时间在48-72小时之间。# E" n; z4 |: y" Q! f- q& p" n
( H3 F( ^8 X2 `+ T" F; b
老化又分开口老化和封口老化两种情况:0 l" e$ V5 b6 o
3 r9 s. Q: u$ ]5 w对于开口老化而言的电池,对常温老化而言如果相对湿度可以控制在2%以下的话,老化后再封口比较好;对于高温老化而言,封口后老化比较好。
: H. S! `% `0 o. v0 }) j4 m+ t9 h/ P9 N$ ?& `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老化过程有电化学动力学变化,对SEI的稳定有很大的帮助,能促进电化学系统的稳定。
& `' q0 l6 S# M* g) y, G5 V5 L, e; r7 E" a+ l$ u+ T
对于锂电池而言,老化的原理和目的一是为了让电解液充分得浸润,另外一个是是正负极活物质中的某些活跃成分通过一定的反应失活,使得电池整体性能表现更为稳定,很多公司为了使得这个进程加快,采取高温老化,但是高温老化需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
0 a1 d& E" B3 K1 D6 \/ h0 a+ L. Y+ h0 ~( G4 |
因为高温老化会比常温老化对活物质产生更多的劣化作用,控制得好,活跃成分完全反应,电池特性表现稳定,控制不好,反应过度,那么电学性能下降,容量的降低,IR的增高,甚至发生漏液等状况都是很有可能的# }" h0 h7 P1 Y) X: r: F
. }9 ~5 h5 @7 N6 T$ ~( q3 A4 `高温老化后的电池性能更稳定,绝大多数锂离子电池厂家生产过程中都取高温老化操作方式,温度45~50摄氏度老化1~3天,然后常温搁置。
. s! W" {+ h. ~' v7 n% m( ^5 {2 W" ]: O" h
高温老化后电池潜在的不良现象会暴露出来:比如电压变化,厚度变化、内阻变化都是直接考验这批电池的安全和电化性能综合指标。) X3 H B; O/ L. L# ]3 e
, K1 V: Q+ T+ z6 ~ S* R4 J
高温老化只是为了缩短电池的整个生产周期,刚化成的电池在高温下只是加速电池的化学反应,对电池并没有多的好处,有可能损伤电池,最好是常温下静置时间在三周以上,让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充分进行化学反应达到平衡,这时的电池性能才较真实。& h) V- S& t% q4 o
z( _5 H, l7 Y% i* l( T5 y
以上就是深圳市深成科技有限公司小编给您们介绍的锂电池电池分选机做老化试验和老化测试的原因的内容,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帮助!! G: A' U% F J
9 g5 ^; n7 N+ c1 o0 A! E( }/ P
深圳市深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研发、制造高性能自动化设备,为锂离子电池提供后端制造工序自动化及pack组装生产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n* R7 h7 l+ [* t
$ l' r9 y: p6 j0 y2 @+ i( \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以锂电池行业提供可靠及超高性价比产品为主要目标,以“客户至上,品质卓越”的服务理念用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已拥有一支行业内资深工程师团队,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