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标准是一类特殊的技术性标准。它是为保证实现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适航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同,适航标准是国家法规的一部分,必须严格执适航标准是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吸取了历次飞行事故的教训,经过必要的验证或论证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不断修订而成的。 目前,我国适航标准在参照国际惯例又结合国情而制定,具体体现在《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中。传统的有人机适航管理有型号合格批准、生产许可批准和单机适航批准等要求,需要局方人员进行监管和审批,对局方人力资源有较大的需求。而开展民用无人机适航审定,目的就是从设计制造源头,确保民用无人机满足公众可接受的最低安全水平。 根据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民航局提出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审定,并印发《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审定指导意见》(2019年),就《大型货运无人机适航标准》草案征求意见(2019年),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适航审定管理程序(试行)》(2020年)、《民用无人机系统适航审定项目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20年)、《高风险货运固定翼无人机系统适航标准(试行)》(2020年)和《中高风险无人直升机系统适航标准(试行)》(2020年)等文件,从无人机实名登记现状、适航管理思路、指导原则、实施路线图等多个方面,对基于运行风险的无人机适航审定进行阐述。 我国适航管理部门坚持面向运行场景、基于运行风险、实施分类管理的无人机适航审定总体思路,坚持审定标准与运行场景相结合,坚持正向审定,标准来自于工业实践。现阶段正在细化无人机适航审定相关管理程序、梳理审查要素,完善培训教材和开展培训计划,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无人机适航审定工作之路。
: c) G' t6 H7 Y/ `' R Y8 b$ a* V2 a; l0 _5 [5 q
# a: K) I;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