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国反无人机技术主要分为三类。 一、干扰阻断类,主要通过信号干扰、声波干扰等技术来实现。" N3 E/ _1 P9 L7 C2 G) N$ R( O9 \* r
二、直接摧毁类,包括使用激光武器、用无人机反制无人机等。
9 z7 ?8 M$ m8 q* `2 v4 ^1 C1 z9 f三、监测控制类,主要通过劫持无线电控制等方式实现。$ I8 n$ E$ C! J* _6 b4 W! \2 o# B
第二类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下面针对第一类和第三类反无人机技术讨论,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消费级无人机进行反制。' A, P7 `$ B" O, V3 |5 \
目前所有的民用无人机都需要用到无线电技术来实现定位、遥控、图像传输等功能。当然某些特殊用途的无人机可以采用诸如地形匹配、图像识别以及高精度惯性导航的办法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且自主地完成任务,但在民用领域尚未普及。既然无人机必须使用无线电技术,就可以对无线电进行干扰,从而达到使无人机失控或折返的目地。 短短几年,无人机就从小众走向了流行,因其快速发展,由于无人机“黑飞”造成的安全隐患和事故也屡禁不止,所以反无人机系统也应运而生。那么这些无人机的“天敌”们都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围剿无人机的呢?8 }4 L9 a* s6 h7 q& Q [* k! o
阻断干扰型 该类型是比较适用于目前无人机泛滥、应用广泛的反无人机方式。干扰阻断型反无人机策略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向目标无人机发射定向的声波或射频,干扰无人机的硬件或切断无人机与遥控器之间的通讯, 从而迫使无人机自行降落或者返航。 信号干扰 一般来说,干扰阻断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信号干扰,这种方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成本较少。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无人机均采用GPS卫星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要想让GPS信号受到干扰并不是一件难事,反无人机系统只需向目标无人机发射一定功率的定向射频即可,无人机GPS信号受到干扰后无法获得精确的自身坐标数据,就会导致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失控,以至于作业失败。不过这种方式也是诸多“围剿”无人机方式中最温和的一种,不至于让无人机坠落,是一种通过干扰降低无人机“有害目的性”的方式。+ F9 d: q" A% d* |
声波干扰 相对信号干扰来说,声波干扰就显得高端了许多,破坏程度也比信号干扰要高。
, {7 _0 V" E6 a0 O无人机内部有一个重要的组件——陀螺仪,它可以为无人机提供机体倾斜、旋转及方向角度等信息,以保持机体平衡。当声波频率与无人机陀螺仪的固有频率一致的时候,就会发生共振,使陀螺仪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无人机坠落。通过干扰硬件的方式虽然更暴力、更直接,但相对信号干扰不足的地方是,声波干扰的瞄准和跟踪性不如GPS干扰稳定,且造价昂贵,目前不适合投入到大众的反无人机系统使用。
9 h3 ~4 ^6 o- P# | c! s! T. W9 {电波干扰 说到干扰阻断型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一种高功率射电波来消灭无人机。简单地说,这种射电波能有效阻断无人机通讯,并能够在半空中关闭无人机。该防卫系统的攻击距离也非常远,可以攻击1.6公里以外的威胁无人机,瞄准目标只需10-15秒,还能对无人机发动“蜂群攻击”,一次性击落多架无人机,对黑飞的无人机威胁很大。2 X$ E! ~1 w" n* T( U2 g
5 C+ |0 k& Y$ \& y& \
: s2 F) i" S/ d! y$ R! v' r: e
# Y% [; X7 ]; u: P9 O a;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