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先是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对无人机黑飞问题惩罚较轻。据估算,仅2021年至今,就出现了多起无人机“黑飞”事件。这些事件最后对黑飞者的惩罚,无非就一条——罚款。1月11日,一旅客在广州南站“黑飞”无人机,导致无人机失联落入铁轨,罚款500元;1月29日,一男子在广东肇庆站违规操作无人机,罚款500元;2月,四川蒲江一男子操控无人机在高铁线路上方来回飞行,仍是罚款500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损失,很难对黑飞分子造成足够的威慑。( K4 l+ k1 ?9 P/ P7 [1 R
% ?% s) y0 L3 A& d( n其次是设备发展的制约,当下一套合理而又有效的无人机反制设备评测体系尚未建立。再次是一套无人机反制设备的局限,现有的反无人机系统基本上是基于上文几种技术的组合,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反制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最后则是相关使用人员的训练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反制设备操作相对复杂、对使用者熟练度与技术要求较高。这就阻碍了无人机反制设备的进一步推广。
, _& d/ N) Y9 ?
, _" ~3 N* U p+ H' P( b! v0 d/ d诱捕或控制链路破解
/ I* ^& h; m" ^! o# _: L2 \" G1 `/ ]1 l
1.卫星定位诱捕,卫星定位诱捕通过向无人机发射虚假卫星定位信号的方式实施诱捕,向无人机发布错误的位置信号,达到使其误判位置而降落或返航的目的。
2 Y0 R% J, r' r# r3 x4 n
# `/ B& d8 ~8 ^2.无线电通信协议破解,通过破解无人机信号通信协议,模仿遥控者向无人机发送控制信号,且不会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但随着通信加密技术的提升,破解难度日益增大,并且要求适配市场上各种无人机,需要定期更新发售的无人机型号、成本较高。- ^4 D* @8 f( S2 M5 o5 H9 H
1 X3 T* K9 B9 h; v为何黑飞管控至今仍是难题?多种多样的无人机反制方式昭示着我国相关企业、部门的努力,但面对黑飞频频的现实,其中不足之处也仍须指出。. e! ^! `! a1 F% `
6 I& `7 P" o7 F, U& R8 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