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有二
% I. w, {- H$ E% J' B! B6 j. A+ M5 o& l x0 y! l" ~+ r
第一:技术不成熟
! c& z4 @, w, `4 r5 P8 O, w1 |首先聊聊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阿里巴巴的这种RFID标签本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如果标签被紧紧捏住,则将不被识别到。因此,相对于亚马逊所采用的计算机视觉,这种技术虽然成熟、廉价,但要满足未来落地的无人超市,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
/ s: b- k8 C7 `当然,从技术上说,即使是计算机视觉,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人流量密集时,也容易出现识别不到的问题。亚马逊的Amazon Go,目前仅能应付人数小于20人的情况。
; G$ [2 Y: h7 G% d/ B' ?3 h9 ~3 r; p7 p0 j
$ F0 t" j0 N7 s& D& y* ^# s7 T" o: K7 @
" G3 i) I* l5 k2 [) r) A第二:运营成本并不低
, A$ ?9 f; M [* L5 K5 ]8 o从商业角度上看,无人超市瞄准的应该是人力节省、提高购物体验,以及可以大规模复制、规模化的目标。比如,日本的无人便利店计划,就是因为日本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了。中国的零售行业,未来也势必面临同样的问题。
( a5 L' H% A" b. L但从服务的角度来看,零售店的营收,是否只要考虑人力成本单一因素?恐怕不是。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就以7-11为例,做了一个成本分析。眼下,7-11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但它的人工成本只是占整个营收的1.8%,即使加上租金,也不到5%。如果把人力砍掉了,就会导致那些需要人做的项目、服务做不了。而恰恰,这些项目和服务又是其利润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较之下,这样反而不划算了。0 R9 r9 ^8 @3 y
其实,无论是亚马逊的Amazon Go还是“淘咖啡”,想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影响用户体验,那它所采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必然非常高。除非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使用,才有可能降低其成本。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无人店,对人流量、用户人群以及产品结构,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至少要是人流量密集的商业圈、住宅区等,否则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都是无人超市的门槛。! Z3 c: O- t; I6 g
. \+ ^$ n c. u
传统消费模式会在新技术的促进下,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场景,就像是以前的人盯人超市模式到现在的超市防盗系统超市,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无人超市,不过,无人超市是否会取代传统的零售模式,则是有待时间检验的,可是,在这个智能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的。# ?% q& z- |8 E4 Q' ~( }! D4 q! e4 U) y
9 W- u8 X+ ~+ e,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