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2 23: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r:防雷专家称手机电磁波不会引来雷击
遭雷击是因地势而非手机2 g8 M& T# j4 ^9 N' ]5 K. ~0 D W
刘寿先 国内著名防雷厂商四川中光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 J. H: _0 \! A3 v 手机用户之所以遭雷击,是因为所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处于制高点,并非是因为手机。美国已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雷电天气下把几十公斤的牛肉放在室外,然后把几十只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手机放在牛肉上,结果一切表现正常,证明手机不会引雷。
( Y% d* v0 s; I& W, O 至于媒体频频报道的手机用户遭雷击丧命事件,原因并非是手机,而是人所处的位置。如果是在空旷地的制高点,或者没有安装避雷器的建筑物里,不管打不打手机都有可能遭雷击。
. i" a- D. \* d# p8 Z3 g% w9 Q
+ Z5 u, t+ J" ?! Z0 a 记者观察2 q, F- A, X0 N \3 k) F3 I
不要盲目恐慌“手机引雷”
0 C( w( P& D- }2 Z/ @: K9 G k+ L9 V9 a4 {/ q9 J' O/ Q
“‘手机引雷’通过报刊杂志、电台广播的宣传,已经为很多人所相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雷雨天打手机的恐慌”,江明礼表示。! D6 o- l) m V8 q8 D3 [2 K
, c" ?. M4 q3 E- u马宏达也认为,这种物理上的概念错误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错误,“防雷应该象防地震一样,要积极预防,但也不能盲目恐慌。”
. J4 {8 l+ B% E" H 几年前某地一所小学遭受雷击,当时有人员受伤,固定电话也遭损害,有人提出要用手机报警求救,却立即有人反对,说手机可能再次招来雷击。江明礼对此很心痛,“如果因此贻误救援时机造成更大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
+ ~% N8 t. ^' x% ?& @ 为了消除“手机引雷”带来的恐慌感,江明礼在2003年就开始写文章进行驳斥,之后在中科院研究员罗福山建议下,江民礼又和著名防雷专家刘继教授、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马宏达教授、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雪森等六名专家合写了一篇“手机不会引雷”的文章,刊登在中国气象局的防雷杂志上,“目的是为了以正视听,但效果不佳,希望媒体能够正确报道,广泛宣传手机不会引雷上身。”( n3 ?/ S1 Q) r
/ }7 x! _8 ^& _! m
专家提醒
+ J0 ~+ L2 g. E4 |2 q 该如何正确避雷?1 d$ F4 F6 F# [+ L$ B2 P
卫星电视接收器:现在一些市民私自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如果装在楼顶至高处,可能会引雷,这样的事故每年都会发生。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刘寿先介绍,可以在接收器3米远的地方安装避雷针,同时在接入室内的馈线上安装避雷器。9 m$ _% S3 _* ^, y' R9 N \( l9 ]2 }
固定电话:江明礼表示,手机不会引雷,固定电话倒是能引雷,“几公里外的雷可能会通过电话线进入室内,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电话线相当长而且有的直接裸露在外。”防范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安装电话线防雷器。2 X8 z& W% s0 N5 N, v
家用电器:宝山区气象局副局长周厚荣则提醒,除了为电器、电话安装避雷器外,没有安装避雷装置的家庭可以拔掉所有的插头 “以绝后患”,也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应急避雷措施,记得拔下电视机机顶盒的天线和电视机机顶盒电源线,仅关闭电源是没有用的。
8 i6 x+ V' |* g7 q8 ~9 i9 A 人体:上海市气象局防雷中心总工程师黄晓虹表示,雷暴天气户外人员应该尽快进入建筑物内躲避。野外空旷地、市区内的广场、公园、露天泳池等都是雷电天气时的“禁区”。如果周围实在没有建筑物可以躲避的情况下,尽量找一块较低洼又不积水的地方蹲下。此外,烟囱、孤立的大树、电线杆,甚至屋檐下都不宜停留。同时将金属柄的雨伞、高尔夫球棍等都扔掉。
% s2 M# O5 m6 O( g9 V$ J# o+ h$ Z
1 U# [9 w w3 f! ^[ 本帖最后由 eie1992 于 2010-2-23 09:4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