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知识及日常维护 : |: t; p& g! y8 e& k2 d' `
0 ~2 s* Y7 ~$ O) M9 u# i
) a1 x/ F; {4 z1 v% T7 {. |前言 ; G, h2 B4 P$ I' }5 \ T0 S0 E! T
7 s3 T1 }& }# {1 y: I
红外对射探测器全名叫“光束遮断式感应器”(Photoelectric Beam Detector),其基本的构造包括瞄准孔、光束强度指示灯、球面镜片、LED指示灯等。其侦测原理乃是利用红外线经LED红外光发射二极体,再经光学镜面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由受光器接受。当光线被遮断时就会发出警报。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投射出去会形成圆锥体光束。红外光不间歇一秒发1000光束,所以是脉动式红外光束。由此这些对射无法传输很远距离(600米内)。
9 A0 W8 Y2 t$ F* `" H
/ X6 [& `8 y" W利用光束遮断方式的探测器
8 P7 b9 M" x! `) N, _ 0 D* x1 `/ f9 T1 c" t
当有人横跨过监控防护区时,遮断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束而引发警报。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它总是成对使用:一个发射,一个接收。发射机发出一束或多束人眼无法看到的红外光,形成警戒线,有物体通过,光线被遮挡,接收机信号发生变化,放大处理后报警。红外对射探头要选择合适的响应时间: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扰,如小鸟飞过,小动物穿过等;太长会发生漏报。通常以10米/秒的速度来确定最短遮光时间。若人的宽度为20厘米,则最短遮断时间为20毫秒。大于20毫秒报警,小于20毫秒不报警。 / p5 P/ p1 w9 d8 B2 |$ X" H1 L
5 p a; \& L V+ h$ ~; Y0 w
红外对射探测器主要应用于距离比较远的围墙、楼体等建筑物,与红外对射栅栏相比,他的防雨、防尘、抗干扰等能力更强,在家庭防盗系统中主要应用于别墅和独院。
; @" ?, ~! _- @( c% C L9 f
: z) U; M k( F( K Z( f" ^3 @产品主要特点: ) n& T7 \- N- y) k" J' ?6 c
* d' w5 I, j5 t
·水平/垂直光学角度调整方便,易于校准 3 b1 A, A1 Q r, o. `+ ~4 q
·内置光学瞄准镜,便于调试 , o* M2 K, |) y5 I, L
·菲涅尔精密光学聚焦镜技术 5 ^* w0 j5 E, I' H7 x
·具有高水准的抗RFI/EMI能力 " M: r2 L4 U! M0 x3 F
·独特的数字滤波电路设计 + M' |1 q( E* G! H8 R
·感光余裕度达99% " ~& `# F h; z
·防雷击电路设计 - y' i$ y" m: c7 e( h/ f. I: ?
·带防雨罩设计 & A/ i: J( y7 F& ]9 p5 N
·使用C型继电器输出 - W0 {5 S! @: N, {% ]* \+ O" t
·射束遮断周期可调使其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 c- S( {: |& Z# T
·全密封防雨(雾)、防尘(虫)等的全天候一体化结构设计使其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 C. X8 i0 u' M# v* L. D
. z+ {4 [4 l! v- P3 ^9 H& a. ~
常见的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
6 L8 o3 W$ N" s" P ; [! }# q4 a* _, _( }$ j( t/ s
目前,常见的主动红外探测器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距离从30米到300米不等,也有部分厂家生产远距离多光束的“光墙”,主要应用于厂矿企业和一些特殊的场所。
9 W1 X/ \1 O) v T
! ^. N( B" K/ f1 B, w0 A在家庭应用中,我们最多是使用100米以下的产品,在这个距离中,红外栅栏和红外对射探测器均可使用:如果是安装与阳台、窗户、过道等,就选用红外栅栏;如果是安装于楼体、院墙等,就应该选用红外对射探测器;在选择产品时,只能选择大于实际探测距离的产品。
. f/ j- z+ ~0 r( E6 U' ^0 t " X0 I- B; l0 E, d' G
红外对射探测器的内部结构 3 ~' h$ q# l6 ^+ B
6 m. N8 I4 y! ^" P; i, @1 ]; G; ^/ Y红外对射探测器主要由红外发射端、红外接收端、电源输入、信号处理、信号调整、瞄准镜、调整螺丝、镜片、信号输出等模块组成,大部分厂家加装有防拆开关和灵敏度调整装置,大家在安装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5 w0 I5 B# t$ L6 y, ?. k2 U
& n* |) n- K6 M! q* _
更多详情:http://www.shequ.shejis.com/af_bbs/dispbbs.asp?ID=3791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