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1-12 05: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 ...
业余无线电台管理暂行规定
" O% a# Q* a9 q/ P) J第一章 总 则 : I \7 ` U8 g
P9 e N/ h( T$ B) b; G ' |5 Y4 }6 O) Q/ N3 a9 N3 K0 `9 ^. w
第一条;开展业余无线电台(以下简称业余电台)活动,可为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学习和研究无线电技术的实践阵地,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科学知识,增长才干和培养人材,并有利于增进国内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之间的友谊,交流技术。为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和保障业余电台活动正常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0 N% A; S6 I1 V6 [ 7 g1 Y; F- H6 e9 S& r8 r& b+ Q3 g
3 y% T/ R6 D! \ 第二条;业余电台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了试验收发信设备、进行技术探讨、通信训练和比赛而设立的电台。只设收信设备者为业余收信台。 8 m0 o( Y5 F) b1 D y Y
6 J: t' p. e# N( ~/ X/ K+ \
& d4 y# W7 i! ?+ z4 V3 Z+ U
第三条:业余电台分集体电台和个人电台。电台设备由团体设置,并由设台团体使用者为集体电台。电台设备由个人设置,并由其本人使用者为个人电台。根据我国情况,日前只准设置集体业余电台。
. q3 M+ F& ^6 |( D9 z
& e: _$ G/ L) H3 b+ f# X" Z% r5 f * c7 f/ E7 r' i* N7 ^
第四条:业余电台只能与规定的国内外业余电台进行联络。 * r1 Q5 r* u+ G& M: s( C) ^
9 n2 m. U/ f7 }$ V. {: V
3 e. w- S, G! I2 `* I6 B: A$ A 第五条:业余电台活动由各级体委(对外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所属各级无线电运动协会)负责组织领导。
4 R6 t* s6 _: C3 L 8 y+ @% K0 l, k# t( ^
) \$ \/ Z9 d& ?3 ^! K
第六条:省、市、自治区以上体委可用所辖之集体业余电台播发无意义通播报,组织业余无线电训练或竞赛。 ( i1 ]/ r' Q. w1 g2 _
$ B' P" u/ T' j& ~, I! V
; {' d8 _' C# Z5 ]2 k 第七条:在正常情况下,业余电台不得为任何个人或团体传递信件、公文及业务文件。在遇到“SOS”或抢险救灾时可应急担任临时通信任务,但事后必须报告。 ; v' Q7 ]- l; d6 @$ N# t
: r& g0 |6 A% {1 s% X% a% p* d
* o& V9 F: F0 q2 k8 W+ U, m0 `第二章 设置使用 + Y/ V. i; T- R* G0 |! |" p2 A
: s) `' W- \9 Z& {2 P! O/ |
) l7 L( V7 i& V# i8 G8 x 第八条:业余电台的设置、使用、迁移、停闭等,均按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无线电管理规则》的规定实施。
1 J3 e$ \4 N& U% @1 ?6 q ' j) x7 `; q$ L" J/ e5 B0 e' J, I
9 R; B/ b9 A8 `# C 第九条:设置业余电台时必须由设台单位(包括中央、国务院的所属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省、市、自治区体委审核,然后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
& u4 s; c5 I R
8 R9 @3 | p6 \: Z/ X* J- u
* y0 s g$ J0 F! _% i( m& S) X 第十条:业余电台的发射设备,如需在市区内设置,应 : z2 j+ n+ U# `- {& \' b) ^6 X
向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说明理由,有关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无线电管理规则》的要求。
/ s X: A) d/ j" u. X6 M 7 C* ~; x% v/ d2 d$ L' i& F
6 a( M" p$ G0 E 第十一条:经过批准的业余电台必须按《无线电台执照印制、核发暂行规定》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台执照”后才能启用。并应将办理执照的资料报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57323部队备案。
6 s. r9 F0 ~6 n, p0 ?) k h
$ l" b5 {6 w' P. e4 H* \# S ' [" V% R% V7 Z
第十二条;集体业余电台应设有台长(可兼职)和必要的教练或管理人员。更换台长时,原台长已离去,新任台长未到职以前,必须指定一名教练临时负责,否则,电台应暂时关闭。
! t: \( a# k3 p' m$ r ( z) o0 i% T! @# i
" n y2 c* e) s S0 d& U5 Q0 I* e
第十三条:业余电台的值机人员必须持有“业余电台值机员证书”(以下简称证书)。证书由国家体委统一印制,省、市、自治区体委或其指定的单位核发。证书暂分一、二、三、四级。四级证书只能在业余收信台上工作,三级证书可在联络台上的3.5兆赫、7兆赫频段进行工作,二级证书可在联络台上用全部业余频段进行工作,一级证书可用自己的呼号在集体电台上进行工作。各级值机员的考核办法及标准由国家体委制定颁发。
" y0 t* n2 ^1 n. v. q$ I$ H ; e, y: w- F/ s3 C9 N
# g/ M0 {( b+ ^1 W
第十四条:持有证书的爱好者到集体电台工作时,必须有该台的教练在场共同值机。
4 {* ?, c3 [( @' M( K + f/ n4 W% i! j! B
/ e7 H# F( x* S, F 第十五条:目前在144兆赫以下的各个频段,除国家体委指定的业余电台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用话对外联络外,其它业余电台一律不准用话对外联络。 4 _: J( o5 E% P
1 N: F1 @/ u n3 D& `3 M
# N+ V: F% {% k 第十六条:使用业余电台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 \ q$ ]% U" f8 k9 b
/ j5 e; z. k' V" p
0 n4 l6 ]9 ]9 I) k" S. q
1.只准使用国际通用“Q”简语和业余通信缩语以及必要的英语明语,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暗语、密码、暗令、代号等。 + |( v: z8 ~4 I
$ O, X8 B. ], s# r
; R h/ P% L @/ z. k 2.不得作为广播娱乐之用。 / ~8 W( f& L: V$ d( I1 t/ _
: k. E6 Z4 ?+ p8 u& q
W$ o; t/ `8 w+ B0 W
3.只限使用执照中核准的电台设备、频率、呼号和调制方法进行联络。如需进行改进设备的技术试验,应按《无线电管理规则》规定执行。
7 a3 t, B- n# U# i, e9 ~( D5 `
# N& ?' `( `5 [- ]# j ' N9 l, I8 i4 a, t1 c0 `# A
4.不得阻碍其它电台的通信。
& J+ t8 N0 k, `
2 M5 E: d0 ?3 B( B/ L
& E' @% I- }4 n. u. K% u& K- A3 o 5.不准无证书的人员上机工作。
; D% }$ \$ e: B6 h8 [, t! o
! B+ M" A, B% h0 v0 n 9 @4 y+ D8 \& B2 h
6.严禁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及一切不准公开的消息。 5 A5 |2 J% Y9 {7 l
`$ j: ~1 q+ M- U* J1 h- t
, l" o2 B) q# `' U" ^2 m
7.每次联络和收听均应如实填写电台日记(电台日记的格式由国家体委制定,各设台单位印制)和填发值机当时所在电台的业余通信卡片( QSL),一级证书持合者在使用自己的呼号时必须用自己QSL卡片。
: _7 U9 x& F' h h5 Q
% Z# T( B% K, Z4 C
7 a, q$ ~2 o6 r, I- e A5 K9 e第三章 呼号、频率 - Q( }2 r! u: K( ?3 |
0 g* \2 }/ p% G" P% f0 [& d ( l7 \% @$ }% Y) ]5 q/ W9 r
第十七条:业余电台呼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国家冠字,由“B”表示。第二部分为电台性质,由一位拉丁字母表示:“Y”表示集体电台,“Z”表示在集体电台上一使用的个人呼号(以后如有其它性质的电台增加,由国家体委在尚未使用的字母中编排颁发)。第三部分为我国业余电台分区,即电台所处分区数,由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部分为后缀,即各电台自身的呼号,收信台由四到五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联络台由二到三位拉丁字母表示(业余电台分区及后缀分配见附件一、二)。每个业余电台的具体呼号由省、市、自治区体委在审核其设置申请时(集体电台上使用的个人呼号在核发一级证书时)根据电台性质,本省所处分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