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6|回复: 1

生物识别技术两种具体类型及其相关目的

[复制链接]

安防小学生

Rank: 2

积分
63
QQ
发表于 2005-6-9 17: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物识别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可行的系统,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从用于禁区内的授权出入、到在人群中锁定罪犯等,都涉及到这一技术的市场应用和未来趋势。 为什么要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基本上,安全、可统计性和方便是关键原因,这项技术可以保护重要的资料信息和物资财产,提高保存记录的安全性,减少有关密码带来的问题。 生物识别技术又分为两种类型:动作型(behavioral)和生理统计型(physiological)。后者提供更高的准确性,更为可靠,往往也更贵,这也使得它更适合于高安全性的场合。但是,生物识别技术并不能100%准确,毕竟,生物识别技术只是安全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系统准确性被定义成三个等级,有错误的匹配(false matches),例如冒充进入;错误的不匹配(false non-matches),例如正确的使用者不被允许进入;最后是登记失败(enrollment failures),用户无法在系统中注册。 但当采用一种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时,系统的准确度就会显着提高。“这样,两种技术加起来就可以确定并防止错误的拒绝和错误的接受。” 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如南美和以色列,数以万计的生物识别设备已经被应用,数百万的人们在系统中注册,生物识别技术不再只是尖端技术模式,而是切实可行的技术。 2003年,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达到7.19亿美元,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达到46亿美元。这些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占了这个“大馅饼”的最大一块,占据了市场份额的48%,接下来是面部识别技术和中间软件,各占12%,掌纹识别技术占11%,虹膜占9%,声音识别占6%,签名占2%。 而生物识别市场的大部分的收入是来自法律或民政部门要求的身份鉴定系统。 指纹识别 服务于IT和个人电脑应用的较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是指纹识别,它强有力地结合了准确、快速和方便的性能,这使得它非常流行,也和智能卡技术一起越来越紧密地集成在一起。 指纹技术采用了“一对一”( one-to-one),也就是所谓的“one-to few”技术,它匹配了指纹的特征。现在一些大公司开始在他们生产的手提电脑、手机和PDA中使用这一技术,如摩托罗拉、西门子、富士通和索尼。 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技术是唯一可以用于监控的技术,但却被人们认为不可靠,它在图像不会受到光线等因素影响的稳定场合中是最有效的。目前,它已经从个别客户和零售的方式,转变到大范围的 政府应用场合,如护照和驾驶员签证中。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它用的是二维,而不是三维技术。该技术的好处,也是它的反对者的论点,就是它是非接触式的,这样也增加了对入侵私人隐私的担心。大多数机场也都选择安装这些技术,来筛选出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在个人应用领域,面部识别更多地用于监控娱乐场所、控制ATM机器的兑现情况等。 掌纹识别 但是,在人身安全应用领域,用的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是掌纹识别技术。它在全球已经有了不同的应用场所,例如,在Ben Gurion机场,用来鉴别频繁的旅行者;在沃尔特迪斯尼世界公园,用来鉴别定期票的持有者;在银行,控制进入数据中心的人员等。 虹膜识别 尽管不完美,虹膜识别技术仍是最精确的生物识别技术。但是,人们也认为它是最难接受的,因为在扫描使用者的眼睛时,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检测设备如今越来越容易操作,但它们的准确度却受到注册设备质量的影响。 而尽管传统上虹膜技术用于一些安全级别较高的领域,但现在也开始应用在其它一些范围更广的行业。这些安全级别较高的领域包括边境出入和移民入境,例如在加拿大和巴基斯坦等。 其它技术 其它的生物识别技术,如声音和签名识别就用得较少一些。声音识别技术更适合于那些已有电话的场所,例如,门禁和呼叫中心的鉴定,也可以用于识别某个被批捕的人是否真的在家。 另外,静脉识别、嘴唇动作、步态和面部热量扫描等,都是目前实验室正在研制的生物识别技术。静脉识别技术是利用手掌背部的静脉纹理,来识别来访的人。嘴唇运动要和面部及手部技术一起使用,依靠照相机来捕捉用户说话时的图像。 生物识别技术的目的有两个:它可以帮助打击犯罪,例如识别小偷和骗子,以及确保只有那些可以访问的人才能访问。由于用户本身是唯一的,这就能够帮助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 另一方面,这种个

安防幼儿园学生

Rank: 1

积分
42
QQ
发表于 2005-6-17 22: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识别技术两种具体类型及其相关目的

生物识别技术将在安防产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安豆网|Archiver|手机版|中国安防论坛 ( 粤ICP备09063021号 )

GMT+8, 2024-5-17 11:31 , Processed in 0.0544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