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标准GB/T 42288-2022《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正式发布。文件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 V2 b- L1 }. J( W: a! |
: Z/ P/ h* d+ L5 z( F* g9 \新国标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储能电站。该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设施安全技术要求、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涉及储能电池、BMS、PCS、监控、消防等各类设备的检修规定。《安全规程》明确规范了储能消防的安全配置要求,政策层面极大的利好。《安全规程》的落地实施,储能领域的安全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储能消防市场也将得到长足、快速发展。
% }" G% G! S0 Z7 T1 |《安全规程》要求,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电站应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预案, 包括电池热失控、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自然灾害等事故。
* U3 ]3 c, {3 V: T; o: h在消防安全方面,指出了“尽早探测、精准灭火”的大方向,明确提出:电池室/舱应配置自动灭火系统,与电池管理系统、火灾探测器或可燃气体探测装置、空调、排风系统联动,具备远程被动指令启动和应急机械启动功能。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应为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宜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即采用“PACK级探测+灭火”,意味着该配置方案下储能消防价值量的数倍增长。2 f8 E( x8 z" ~, E( [8 ]
灭火介质应具体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降温性能,能扑灭电池火灾和电气设备火灾,且防止复燃。《安全规程》的主要条款中多次提到应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氢气探测器等探测报警装置来保障储能系统安全。
3 B' E1 j/ Z( O% r部分规定如下:% n% [5 }. O) t! j
5.6.2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GB 50116的相关规定,火灾报警控制器应符合GB 4717的规定。
9 S/ j* K% e n8 m6 t3 r5.6.3 电化学储能电站内储能变流器室、主控室、继电器及通信室、配电装置室、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 变压器等建(构)筑物和设备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类型应符合GB 51048的相关规定。
, q6 q7 w( w8 g. |% X5.6.4 电池室/舱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等火灾探测器,每个电池模块可单独配置探测器。
' A/ ?$ G, K+ I+ a' j9 f: W5.6.5 电池室/舱外及值班室应配置气体浓度显示和提示报警装置,电池室/舱外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紧急启停按钮。
& i' ]1 j# E `: g S* I5.6.6 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应设置氢气检测报警系统,氢气探测器应安装在最有可能积聚氢气的位置。
Q) u% }5 F# ~0 B# G, s D5.7.3 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涉氢设备或管道放置房间均应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并与氢气检测报警系统联锁控制。
$ p+ C4 X9 U) C0 l) Y6.1.2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定期对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消防系统、空调系统、直流系统、站用电系统等设备设施进行巡视检查,进入电池室/舱巡视检查前应采取通风措施。8 Z" Q! d% O" N4 O4 _5 z: b6 k. J
由于锂电池热失控会析出H2、CO、烷烃类等可燃气体,在电池空间设置可燃气体传感器已逐步成为国内外标准的要求,例如国标GB 51048、美标NFPA 855同样提出相关要求。所以可燃气体,一氧化碳,氢气,VOC等气体检测传感器需求增加。
+ g% f0 O* t3 e u! w! k# F( \. b
6 ~3 O( J7 `- i; j; j- m* B% z
同时,长期封闭空间极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含氧量不足,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利好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特别是多合一气体检测仪,可同时检测可燃气体、氧气、一氧化碳等气体。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中可燃气体、氧气、一氧化碳传感器需求增加。- s; N5 [2 d0 m- U3 e( ?3 x! w( @4 q5 T
工采网针对可燃气体,一氧化碳,氢气,VOC,氧气等多种气体的检测,提供品类齐全的气体传感器产品,可以同时为多种气体监测提供专业、可靠的传感器解决方案。有需要的企业客户朋友,可以在线咨询工采网技术工程师。
: |' m, v6 i$ O% U' ~& W3 p- {/ |6 ? m; G6 I. B- Z: I& {
% ?5 a% F% w3 z3 r
) R4 s" j6 _& ^/ a: `2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