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和中国技术专家研究表示,生物识别技术风险性很大,在一些高端项目上不可行;因为当人在拍照时如果将手指和脸部拍成高清图,那么数据很可能就被提取出来。% ~ H& i" H' N8 G/ x
爱美的时代拍照成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但谁也不曾想,一张自拍照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伤害。生物识别技术给生活增加了不少便捷,但在这个信息极度容易被窃取的年代,拍照时务必要谨慎。生物识别技术在应用上非常方便但风险也高,曾经美国就出现560万指纹数据泄露问题,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局面。5 ~/ k4 i2 A! r7 b+ H
' v! d5 R* I; t e盗取指纹的难度系数0 r8 ?" }, a6 j5 X L+ G$ F! I
专家表示技术上完全可行,在拍照时比划V型手势很容易被相机或手机聚焦,那么脸部和手指的清晰度就相对高清,数据可以被采集下来。指纹本就是外在的特征,平常非常容易遗留下来,获取的手段也很简单,如果能将纹线临摹出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将指纹信息提取出来。, w7 |, a1 g( e4 ~) @" f, y9 x
无论是照片形式的还是视频形式的信息,在这个3D打印技术精湛的时期,一切静态验证技术都显得很无力。, t' A5 S/ w! u+ n0 r1 s* a; s
被盗的指纹最终结局大多是用在犯罪行为上,伪造的指纹常被人用来做非法勾当,也有可能被用在一些文书的签订中。此外一些单位的门禁需使用指纹刷卡,指纹被盗取后有可能被他人冒充进入。& D1 C' X @$ l K9 O
现代生物识别技术在市场应用普遍存在,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指纹认证,都不是简单的通过图片进行比对,实际上是通过提取一些特征来进行比对。对指纹进行一些特征提取,如分叉、纹路等特征信息,之后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形成了最终的密钥信息。2 m* T4 `: B2 A' s. _9 x% T# ^
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但也很容易被复制,且一旦泄露就无法挽回,也可能危害到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避免被盗的方式只能是少在网上公开发布高清手势照片,加强隐私保护意识。4 K! C0 O5 L6 j* m( l$ n2 F
现在的小区和企业很多都采用了这种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一旦指纹被他人窃取,对小区和企业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门禁系统历经数年的技术变革后,生物识别的安全漏洞已经被手机开门系统所弥补。手机开门系统是令令开门厂商在2012年中旬着手研发的一套移动门禁设备,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现场试点,在2014年正式投入市场,荣获好评一片。- w- _! V% u) j& W7 R3 m2 B% f
手机开门如何扬长避短. H d/ T* @8 k! q# H
手机开门的原理是用户在智能手机上安装APP软件,手机端APP向硬件设备发出开门指令,设备通过蓝牙和wifi建立通信连接,完成双向鉴权过程,从而实现手机操控开门,具体而言,采用了两种主流通信技术:
6 U& |1 U# m& N$ G5 V% b 手机近场通信技术:令令门禁设备支持WIFI、BLE、NFC、IC四种近场通信方式。
) b! g& G2 z. v( a9 S" P5 o 二维码技术:设备同时支持二维码扫描,即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上生成二维码,扫一扫,0.3秒内即可完成身份鉴权实现手机控制开门。
) q9 F+ b1 e: ]( e5 O: F' ^" } 手机是贵重物品之一,既不会轻易外借,也是人们生活里备受保护的人生财产,由此被泄露的几率就大大减少。再加上令令开门独有的后台设置,手机一经丢失,立刻注销开门激活码,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 A7 V" i- S: Z) J2 r- \. s) z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