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暂告一段落,在前一段的招聘高潮中,有不少同学曾经受过骗。骗子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下面是几位受骗毕业生的经历,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借前车之鉴,谨防受骗。 5 V8 S+ i' }5 E. ?; b6 Y- @
# d$ k3 R2 a q 案例一: 1 i2 J- j) T* H+ S* A
/ \8 o* B1 K) A+ W8 E+ }
某同学收到某公司的一条短信,请其尽快到公司来面试,但该同学都没投过这个公司,就打电话去询问,对方答复在某人才网上看到的。同学按时赴约,但找不到地方就再次联系公司。很快一个骑摩托的人过来接同学。车刚开,骑摩托的人就让同学通知公司说很快就到了,在电话中公司对同学说让骑摩托的人接电话另有事安排。同学刚把电话递给骑摩托的,一份文件就从车上落了下来,出于礼貌同学下车帮忙捡文件,等捡起文件,摩托车已经不见了,手机和包也跟着去了。
; \. K0 S0 {# B% X3 y( \0 G6 S
- U! M9 a9 r7 W案例二:
. v! {9 S$ T/ O: d. T6 I( S6 G 5 j h l8 C; w$ i6 ]. o
某同学在一招聘会上投了一家科技公司,经过简单的现场面试,即被通知下午去公司面试。下午,接待的她还是上午的招聘人员。招聘人员把她领进一个办公室,当着她的面给“经理”打电话,然后对她说“经理”要等会才来,让她先等一会。过了约五分钟“经理”还没过来,招聘人员就欲再次打电话给“经理”,不巧他手机没电了,随就借小韩手机一用,小韩也没多想就直接给了他,招聘人员称室内电话听不清楚就出去了,结果一去不复返。 ! G2 d* j! s, j7 z' U
: g- W8 [: ?, l" j案例三: 4 j* s% P$ w" F0 [$ C1 c
A% }+ m! h. H8 u+ s
一同学很顺利通过了一家公司的面试,并参观了公司,觉得很正规。很快公司通知其到参加培训,并要缴纳250元的培训费。小刘觉得机会难得,交了钱并参加了培训。培训后公司又组织进行体检,体检费100元,但却因为视力较低公司拒绝录用。后来小刘发现差不多每次招聘会这个公司都在招人才知道受骗。 - k1 G+ z' r& R+ J0 k% K6 @# X
! }& i' h0 \: u" _ 有关人士提醒,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防止被骗。 6 s: a c5 h* ?
% A: Z r. g. ` _ 首先,大学生找工作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所求职单位的真实背景和性质。投简历前,可以通过自己的朋友、工商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各种关系核实单位的真实性。
) a3 q) G$ X- A
. D3 x0 y$ D5 d& [2 ?4 S: m3 b 其次,应该进入信誉度高的招聘会和专业人才网站应聘。但对自己的一些个人信息做必要的保留,尤其是在网络上。有些专业人才网络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而且学生的个人资料也是公开的,甚至于自己的详细住址和手机号码也是公开的,这为骗子提供有利的条件。 2 Y, T7 B4 w; g
4 `/ [& \, J8 o3 I9 c$ N
再次,国家明令禁止在招聘过程中以任何的名义收取费用,包括培训费等。但凡要求缴纳费用的都应该警惕。但凡学历要求过低,而薪酬却高的要注意。 ! k+ D# Z2 E% e% w9 k2 t
7 g9 ~0 D# {, C; c( ~
# y3 C2 Z! ?( d5 w
8 s3 C- }- e% L5 C: b) G
2 K! `0 b3 w# m'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