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可视对讲联网谈
在大型对讲系统需要联网越来越迫切的今天,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产家大都想在过去的非联网视频传输技术上发展联网系统。但至今没有谁能解决长距离、大型住宅区和多用户的图象双向传输的质量问题和多对象同时通话的问题。而随之发展出的信号分配和切换设备使网络变得复杂和烦琐,使系统施工、调试和使用可靠性上都成问题。也有采用LONWORKS或TCP/IP进行对讲联网开发的,但某些公司历时几年,花费巨资其结果还是不尽人意。l 国内视频基带联网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视频基带是一种最基本的视频模拟信号,它包括同步信号,消隐信号、亮度信号和彩色负载波信号。它的频谱覆盖0到6MHZ的频率范围。 在视频传输中影响图象质量因数有: 1、信号衰减,电缆对视频信号的传输衰减随距离增加而增加,它的低频和高频在长距离传输中损耗相差很大。在多接点分配和汇合的对讲视频传输中频率补偿十分困难。 2、有源放大失真 如果采用视频放大器,必然引入失真。由于放大器件必须工作于线性区内,它输出的1V峰峰值对放大器的动态要求也不算小了。如果想把输出幅度提高太大传输是不现实的(技术和成本原因)。因此,处理视频的分配衰减和线路衰减只能采取多级放大。 我们知道,放大器在放大信号的同时会把自身的噪声加到信号当中。放大器各级的噪声是叠加的。如果放大级数太多,视频的信噪比就会下降。特别是选择放大器件时只追求低成本,不注意噪声指标,使用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信噪比严重恶化在图象中会出现雪花噪点。 视频放大必须工作在有源放大器件的线性区内。如果放大器设计不合理、使用中输入幅度控制不好或放大器增益调整不好都会使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这样一来,视频内的频谱将会出现复杂的相互调制。最可怕的是三阶产物,它会落入视频频带以内,看到的图象就是一片网纹。输出幅度每提高1db,失真产物就会上升2db。对于无知地追求高输出的人,将会使图象恶化变得更加严重。 3、匹配问题,视频传输一般采用75欧不平衡传输。它要求信源、传输线和负载都应匹配,以免信号的反射。在非联网的小系统中,由于采用放大较少,此问题未能引起重视。但在小区联网中,问题就变得十分突出。许多生产产家都没有测试这项指标,甚至开发人员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去测。在联网系统中,如果产品阻抗不一致,接头接触不好就会造成传输不匹配。这样,送到终端的信号又被反送回放大器,这样可能造成放大器的自激或非线性失真加重,图象将严重变坏。 4、如果传输彩色图象,图象信号的有源处理会涉及到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这两项指标都会影响色彩的还原。由于对讲系统联网目前作彩色视频的较少,这里就暂不多说。 5、抗干扰性能,由于视频信号分布在0 - 6MHz的带宽,在这个频段内,干扰最为严重。除中、短波广播信号外,各种电器干扰在这里能量最强。例如变频电梯或变频空调,它们的频率为数百KHz的非正弦波,根据傅立叶变换,我们知道他们的频谱会分布在很宽的范围,在视频频谱内分布的能量最强。实践证明,电缆对于这种强大干扰的屏蔽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如果施工中接线不好,传输电缆将会变成接收天线,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视频联网在理论上是基本可行的,但在实施中对开发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都非常高。它需要对视频传输研究很深的专家作开发和工程指导。而不是由毫无相关经验的单片机开发人员能搞出来的。在中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即使有,有几个能转入对讲行道呢?因此,各产家只能用不相关的人搞所谓开发(乱抄电路),有的干脆随意买点放大器就开始工程。他们既无测试设备(不知道用什么仪器),也无测试手段(不知道怎样测,测什么)。系统设计和使用放大不作任何信号分配和补偿计算,放大器凭感觉随意放置于线路中。图象质量出现问题,无从下手。 视频电缆传输的抗干扰性问题由于它特定的频谱分配原因是无法根本解决的。传输和终端阻抗的离散性很难统一。视频对放大器的动态要求造成使用上的复杂性。设备对电缆的频率补偿也有一定困难。l HFC对讲联网的发展在国内可视对讲联网看来好象面临无路可走时,早在几年前一直被对讲产家拒之门外的HFC联网概念正在被人们接收。据我所知,深圳目前至少已有三家较知名的公司在作该方向的研究开发。 我们还是先从技术角度上分析HFC连网的可行性。 HFC网技术的运用在中国至少已有20多年历史,它最早用于80年代的电视公用天线系统,现在的有线电视技术已经把它推至于顶峰。 1、抗干扰性,由于它采用调制(频率转移)技术,可把0-6MHz的视频信号转移到(50-860MHz)的任意8MHz频带内。这样,避开了干扰最强的频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