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简版)
“停车难”是个社会难题,也是政府难题,除了要大幅度建设停车位,还需要用大数据的手段去盘活全国的停车位。如果云端大数据平台足够强大,能在城市管理的角度得以应用,在云端通过技术手段来调节停车位的应用,那么停车难题就将化解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里。汽车保有量是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加速增长的关键。截至2017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17亿辆,较2010年增长138%,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5亿。2017年国内汽车产量2994.2万辆,同比增长3.2%。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建停车场项目约1.2万个,新增停车位约540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约200万个,其余为配建停车位。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乘用车新车销量实现了高速增长,增至2438万辆,新增停车位与新增汽车销量的比值为1:4.5。这就意味着原来近6000万的停车位缺口不仅没有被填补,反而还会加大,车主们“停车难”的问题依然令人头疼。
车主痛点即市场商机,智能停车产业被引爆
智慧停车的概念从2014年开始兴起,2015年资本涌入,成了行业爆发年,有超过200家企业参与了智慧停车。短短的六七年间,停车场行业的智能化发展飞速,技术的更新换代让人耳目一新。停车场仿若时尚界的一匹黑马,如灰姑娘般从不被重视的“堵暗乱”场所,摇身一变成为商业体提升高端品牌形象的一张时尚名片。通过智能化的投入,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优化停车位使用效率;或者采用人工智能手段不断改善用户的体验感受,引来优质客流,彰显商业体的潮流科技高品位。用户需求即为商机,智能化停车行业从此被点燃,随后被众多停车企业和资本市场引爆。
政府非常重视停车问题,停车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慧停车逐渐渗入日常生活中。此外,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推动智慧停车的发展。
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将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停车设施收费,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在智能化停车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智慧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引导车位自动查询、电子自动收费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态的发展,提高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
随后,智慧停车产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智慧停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成长空间巨大
智慧停车是指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的是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无论从政府角度出发还是从民生角度出发,智慧停车的市场都具有广大的前景,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智慧停车是各地政府、企业和民众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停车产业运营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对配备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停车场而言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停车场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停车产业运营回报期较长,对参与方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所以造成目前停车产业智能化水平低,以人工收费为主;停车体验差,停车成本高等问题。
6000万的停车位缺口,是中国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数十万亿的产业估值,则孕育着城市投资的巨大商机。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智能停车设施,设备销售、车场建设、政府购买服务、停车场管理运营以及停车后服务等,都是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关注热点,智能停车场、路侧停车、立体停车和共享停车,则是投资建设的主要方向。
智慧停车行业竞争激烈,线下资源争夺成主要战场
近两年来,智能停车APP大量涌现。目前,由于厂家的背景不同,市场上不同厂家的云平台的联网出发点、信息收集和管控的深度不同,表现出的深度和联网的范围也都不同。
市场上一般有三类平台厂家,一类来自于传统的停车场设备供应商,云停车系统中相关的信息比较全面,云平台甚至可以控制场库内的设备,通过智能化应用操作和良好的客户体验来吸引用户,类似捷顺、安居宝、ETCP通过设备进驻掌握了大量的线下停车场资源;另外一类来自于互联网公司,一般仅仅收集场库的出入车辆的信息,从而收集场库的空余车位数量,最终发布到APP,对用户进行停车诱导,并通过减免停车费来提高用户的粘度,再通过对用户进行数据挖掘,以及从和场库周边商家的业务融合中获得盈利,比如类似丁丁停车此类通过智能硬件、线上提供服务;还有一类是停车管理公司,拥有停车场资源。
“互联网+智慧停车”期待覆盖包括经营性及非经营性所有类型停车场,致力解决商圈、医院等停车难点区域,全方位智慧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助力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升级。在盈利模式上,停车APP可以通过整合汽车保险、维修保养、加油等资源,参与到汽车后市场的多个环节。但真正的命脉在于线下资源的争夺,事实上这个市场已经是厮杀激烈的红海。
抢抓智慧停车机遇,巨头纷纷加入布局
1、ETPC抢占国内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与小汽车数量迅猛增加,交通拥堵难治,停车难已悄然升级为城市新的难题。ETCP—智慧停车平台,作为中国智慧停车行业的创建者和引领者,正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应运而生。
ETCP是智慧停车行业领军品牌,于2012年在北京成立。集团总部位于北京CBD核心商圈,在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设有分(子)公司近20家;为建立以停车为入口的商业生态体系,ETCP投资控股和参股相关企业10余家;集团员工规模数千人,企业市值近百亿元,已成为中国智慧停车行业代名词。 ETCP是全球智慧停车行业领军品牌,于2012年在北京成立。集团总部位于北京CBD核心商圈,在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设有分(子)公司近20家;为建立以停车为入口的商业生态体系。2015年起,ETCP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对停车场以免费提供全套智慧停车软硬件系统、终身免费维保、终身免费升级的“三免”模式,业务覆盖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30余座。
车主通过“ETCP停车”app,可实时查询车位空闲和预定停车位,通过车牌图像识别,实现进出停车场不停车电子支付停车费,并可享受众多与用车相关的贴心服务。ETCP在为车主解决停车难的同时,为停车管理方实现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加收益、改善用户体验的目标,以及可缓解车场周边交通拥堵。
如今,ETCP在中国拥有合作停车场超过5000家,已密集覆盖大型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中高端社区、大型公共交通枢纽、机场等停车高发区域。覆盖车位200余万,安装车道超过1.5万条;日均覆盖独立车主超过150万,月停车交易超过3500万笔……等等,业务规模化在中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遥遥领先2015年6月,ETCP获得经纬中国、源码资本、易车网、海纳亚洲(SIG)、千合资本等国内外多家知名创投基金和个人共计5200万美元A轮投资,创造中国智慧停车行业最大融资金额记录。
2016年8月,ETCP获得全球规模最大商业不动产企业——万达集团独家投资B轮15.5亿元,再创行业融资新高。A轮和B轮共计完成融资近20亿元的ETCP,资本实力为全球智慧停车行业之最。
在带动整个行业的同时,ETCP再次加快自身发展步伐,2016年,ETCP从“跑马圈地”的1.0阶段进化到“生态化、场景化、体验化”的生态共建2.0时代。如今,在ETCP众多合作伙伴中,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公司赫然在列,更有万达集团、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金地集团、美团、飞凡网、龙湖地产、万科物业、物美集团等各行业巨擘深度战略合作。
2、捷顺科技深耕智慧停车业务
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集研、产、销一体,拥有两个专业生产基地,10个研发中心,130多家分支机构,服务于中国各大城市和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公司致力于智慧停车、智慧社区和智慧商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出入口智能管理和智慧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目前,公司的产品线涵盖各类软硬件产品,包括捷停车及捷生活APP、停车场智能硬件、智能门禁、通道闸、城市级智能一卡通系统、停车场智能管理平台、智慧商业O2O运营平台等。各类软硬件产品之间实现充分互联、互通和第三方资源接入,具备强大的平台和数据整合能力。
牵手华为,持续深耕智慧停车业务。2017年9月5日,公司与华为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公司的前端智能感知设备、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与华为的 NB-IoT 通信技术和 OceanConnect IoT 平台无缝对接,为城市停车管理及车主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8月底公司增资上海雅丰,持股比例增至 64%,进一步丰富公司在智慧停车的全生态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智慧停车业务已进入全国20多个城市。9月,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银联无感支付”停车场在深圳宝安机场上线。公司现已全面实现人行、车行硬件的互联网化、智能化,每天线上停车费交易数达10万多次。
3、千方科技——“大交通”龙头企业
千方科技深耕中国智慧交通领域十几载,业务覆盖智能基础设施、智慧路网、智慧航港、汽车电子、智慧城市·交通脑等行业前沿领域,形成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智慧中枢的完整产业链条,是智慧交通、智慧安防行业的领先者。公司率先完成了覆盖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民航等领域的大交通产业布局。
公司2017年7月25日发布公告:拟与京煤集团、华源千方共同设立北京京能千方停车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并且拟使用自有资金投资人民币 1.22 亿元,占京能千方注册资本的 45.86%。此次投资停车场项目,是为进一步拓展城市交通板块智慧停车运营业务,抢抓城市停车产业机遇。目前北京停车位的供给与需求存在十分突出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难题,北京于2017年7月19日发出《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提请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条例草案中提出“适度满足基本停车需求,科学调控出行停车”,要求实施分类定位,差别供给、合理使用、逐步形成配套建设为主、独立建设为辅、临时设置为补充的格局。
作为全国第一家提出并实施停车诱导系统的企业,公司在信息化车联技术和业务上保持领先,市场份额第一。未来,公司有望凭借自身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搭建运营以及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抢占市场,并且在嫁接国有企业土地、停车设备设施等优秀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公司实力及行业影响力。
希望越来越好,解决停车位利用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