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原创]智能小区管理网络系统的构成
<span style="behavior:url(../inc/font.htc)"> 智能小区管理网络系统的构成 </span><br><br>
一、智能小区和小区智能化<br>
近年来,智能建筑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的几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再分层次地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区域和城市分别被称为智能小区和智能城市。智能小区是智能城市的基本单元,它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继智能建筑之后的有一个热点。<br>
所谓的智能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的提高性价比指标。 <br>
智能小区和小区智能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智能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智能化”技术本身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直至成熟,因此智能小区仅是对一定智能程度的住宅小区的笼统称呼,至于何种智能程度才能称其为智能小区,现在尚没有定性定量的标准。小区智能化概念表达了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一个过程,它应当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在增长而增长、完善、它表明了可持续发展性应是小区智能化的重要特性,充分考虑到人们需求的不断增长性,小区智能化的叫法更加适合客观规律和符合中国的国情。<br>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人民生活和自身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有了较高要求,加之电子信息产业正快速发展并向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与此相适应,各种不同档次的公寓、生活小区纷纷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智能需求,由于住宅小区与综合性智能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何根据小区特点,赋予小区各种功能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居民的需求,对小区实现统一、有序、智能、网络化的管理,这是智能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br>
二、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br>
我国从1997年初开始制《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准则》,“异则”中规定了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在总体上满足以的要求:<br>
1. 高度的安全性 <br>
2. 舒适的通讯方式 <br>
3. 综合的信息服务<br>
4. 家庭智能化系统 <br>
这是我国官方第一次对住宅小区智能化问题提出的设计要求。1999年1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召开关于小区智能化的会议,建设部的官员对小区的智能化系统提出了五个性能指标:安全性、耐久性、实用性、经济性和环境化。全国知名的智能化专家和十余家企业就小区智能化系统结构和等级划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并在这两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在充分保证居民安全的基础上,切实注重居民将来对宽带数据的剧烈增长的需求,以家庭智能化终端为网络智能节点的网络结构,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集成度。并将智能化系统分为初、中、高三级。<br>
小区智能化系统分为三层结构:管理中心、网络布线和家庭智能化系统,三者有机、紧密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智能网络,该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拥护将来对宽带的需求,注重了网络的建设;家庭智能控制包容了家庭所需的所有功能,以新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所有功能,简化了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智能小区综合管理中心既是小区智能网络的管理中心,又是将小区局域同广域网连接起来的通道。<br>
2.1家庭智能化系统 <br>
家庭智能化系统包括智能传感执行设备、家庭布线系统和家庭智能控制器三部分;智能控制器既是家庭智能化系统的中心,又是小区智能网络上的智能节点,功能齐全、操作界面应力求简单,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消费层次、年龄阶段的用户。 家庭智能控制器应具有如下功能:<br>
1. 自动抄表功能(水表、电表煤气表); <br>
2. 安全防范功能(燃气泄露、防盗报警); <br>
3. 联动控制功能; <br>
4. 自动电话拨入拨出功能; <br>
2.2 智能小区网络与布线系统 <br>
智能网络与布线系统是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支撑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系统,数据网络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随着此方面的服务不断扩宽和发展,人们在此方面的需求正在呈级数增长,这将成为今后小区增值服务的主要方面。 它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br>
1、 把用户的智能控制系统,语音,视频点播、Internet服务有机的联系起来。 <br>
2、 把小区公共服务系统联系起来。 <br>
3、 把小区与外界以适当的方式与带宽联系起来。 根据住宅小区智能程度的不同,布线系统和网络结构应有所不同。 <br>
2.2.1 布线系统 <br>
初级小区:智能化程度不高,对网络系统要求较低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布线系统,如:利用电话线进行简单的三表远传、报警和控制;利用Modem拨号上Internet;利用视频先进性视频点播(VOD)等功能,该方案的特点是投资少,不用重新布线,但系统功能不易扩展,不能满足用户增长的功能需求,适合于已竣工
页:
[1]